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
颈椎损伤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五)寰枢椎骨折、脱位

  1.寰椎开裂骨折 较少见,为重物坠落击于直立患者头部,或患者由高处坠落,头顶垂直冲击地面所致。冲击力通过颅骨传导,过枕骨髁作用于寰椎两上关节突,而反作用力则由枢椎作用于寰椎两个下关节突,使寰椎侧块被挤压于枕骨与枢椎之间,由于寰椎的上关节突朝向外上方,下关节突朝向外下方,上下两力的作用使寰椎最薄弱部分,即前弓和后弓发生裂开骨折(图72-8、9)。

图72-8 寰椎受力示意-冠状位 

图72-9 寰椎受力示意-水平位 

  病人常感头部剧烈疼痛及颈部疼痛,常自已用双手托住头避免头颈活动,当颈2神经(枕大神经)受损时,患侧枕部可有放射痛。检查可见颈上部压痛,颈肌痉挛及活动,特别旋转活动受限。少数伴有脊髓损伤者,常显示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丧失。摄下颌颅顶位象(Hertz摄影法)或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

  骨折无移位且不伴有脊髓损伤者,可卧床数日,疼痛减轻后,上Minerva石膏,固定3个月。骨折有较明显移位和合并有脊髓损伤时,需采用颅骨牵引数周后,换石膏固定如上法。

  2.枢椎骨折齿状突的完整对头部稳定甚为重要,如有骨折、半脱位或脱位,将使椎管狭窄,损伤脊髓。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13%,尤以齿状突基底骨折最多见。多由跳水或高空坠落时头部着地,外力作用于头部,使齿状突骨折移位。齿状突骨折又可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种。①7岁以内的儿童齿状突骨折,绝大多数为屈曲型损伤,前脱位多见,其骨折线多在骨骺线上,甚至低至椎体内,骨折愈合无问题,且虽复位较差,亦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塑形矫正,极少出现再移位及晚期脊髓受压情况。②成人型齿状突骨折则相反,骨折平面较高,由于血运不良,不愈合率高或形成纤维愈合,为不稳定状态,很容易再移位引起症状。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不同特点。

  单纯齿状突骨折、不合并有神经系统损伤时,临床表现轻微,仍能步行入诊室,仅感颈部疼、旋转时加重。一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有肢体无力或感觉减退,上肢麻痛等等。新鲜的齿状突骨折,可用Minerva石膏固定治疗。骨折有移位者,先行牵引6周,复位后再行固定。

  齿状突骨折合并前(后)寰椎脱位者,合并前脱位多见,约为后脱位的两倍。齿状突骨折合并有寰椎脱位时,可引起脊髓不同程度损伤,而且后脱位较前脱位的机会更大,因为齿状突骨折合并前脱位时,齿状突仍依附于寰椎前弓之后一起前移,加之寰、枢椎交界水平的成人脊髓的直径仅约10mm,而寰椎横径约为20~25mm,故脊髓仍然有较大的活动余地而免于受压。临床体征有颈部强直,局部压痛及脊髓神经损伤或受压症状。X线检查可见齿状突骨折线及寰椎移位。

  治疗要求有三:①保护脊髓免受再损伤;②复位完善,否则日后有疼痛及复发现象;③固定要可靠有效,否则愈合不良,引起复发。我们常常先用颅骨牵引或领带牵引。对前脱位者,开始即用6.8kg(15Ib)牵引,并逐渐增加重量至骨折重叠拉开后,再逐渐伸直颈部复位。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对于齿状突骨折线较低,位于枢椎体内容易愈合者,儿童齿状突骨折,复位基本满意者,继续牵引4-6周,待骨折有纤维愈合时,再用Minerva石膏固定头颈部于轻度过伸位。对于成人齿状突骨折,特别基底部骨折并复位较差者,或颅骨牵引复位不满意者,非手术治疗3~4个月骨折仍不愈合者,有移位复发甚至压迫脊髓者,应尽快行颈椎融合术。

  寰枢椎融合的方法很多,我们认为改良的McGrow法实用易行(图72-10)。具体做法为,显露颈椎上部后,将双股钢丝弯成合适的弧形,紧贴寰椎后弓前缘穿过,一端由后弓上缘引出,然后将枢椎棘突根部钻孔,钢丝两端交叉穿过此孔,将枢椎棘突和寰枢拧在一起,如法再将颈3棘突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寰椎后结节及颈2、3棘突及一部分椎板凿成粗糙面骼骨,取骨植骨,再用Minerva石膏固定8-10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七节 眼睑先天异常
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肠溃疡的治疗
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球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