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因检查
发生溶血反应后,应立即追查原因,用受者输血前所留血标本,发生溶血反应后所取的血标本,血瓶内剩余的供血者血,输血前、后和输血过程中输入的其他液体,作有关检查。
1.核对患者与血瓶的标签 检查受血者及供血者的姓名和血型有无错误。
2.输血前溶血 观察血瓶中的剩余血,如血浆有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表明输血前即有溶血。若无肉眼可见的游离血红蛋白,须经测定有无增多。并取供血者剩余的红细胞作盐水脆性试验,如渗透性增加,表明红细胞虽未在体外溶血但在受血者血循环内易于破坏。
3.细菌学检查 用血瓶内剩余的血液作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或离心沉淀涂片检查,以排除细菌污染血液的可能。若病人系作胃肠手术后,应考虑可能发生气性坏疽,细菌在手术过程中进入血液,亦可引起溶血现象,因而也得抽病人血液作细菌学检查。
4.血型血清学检查 如表43-4。
表43-4 溶血性输血反应时血型血清学检查
应检查的标本 | 检查项目 |
受血者输血前的血液 | 1.ABO血型; |
2.Rh血型等; | |
3.用受血者血清与每个血瓶中的献血员红细胞再做4种配血试验; | |
4.若发现配血不合,应进一步鉴定抗体类型及特异性 | |
输血瓶或袋中的剩余血 | 1.ABO血型; |
2.Rh血型等; | |
3.用4种方法检查血清中的血型抗体 | |
受血者输血后的血液 | 1.配成2%红细胞盐水悬液,镜下观察有无凝块; |
2.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
3.作ABO及Rh血型鉴定,并注意有无混合血型的不均匀凝集现象; | |
4.用4种方法检查血清中的血型抗体,并测定效价 | |
受血者输血后10天的血液 | 再测定引起溶血反应的抗体效价 |
用血型抗体自动分析器测定受血者血液内的免疫抗体可比常规的凝集试验敏感5~10倍。即便如此,若抗体量少,有时也只是在受血者输血前的血标本中能够测知,接受输血后可被输入的红细胞吸附而不能测出,在输血后10天又复出现。
5.检查其他溶血原因①检查输血时用过的生理盐水瓶签是否有误,用硝酸银试验证明是否确为氯化物。②了解输血前或输血时是否在血中加入了葡萄糖或其他药物和溶液。③了解血液曾否加温过度或冻结,保存期是否过长,储存温度是否合适,在室温下是否放置过久,曾否振荡过度。了解受血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等,必要时可测定受血者血内的冷凝集素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