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
颌面部间隙感染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颌面外科急诊。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颜面及颌骨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感染可以波及颌面皮肤、粘膜、筋膜、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结及涎腺。在正常的颌面解剖结构中存在着潜在的筋膜间隙,各间隙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所充满。当感染侵入人体后,破坏了脂肪与结缔组织,在间隙中充满着炎症产物,此时形成了间隙感染,感染可以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循组织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散,波及邻近几个间隙,形成了弥散性蜂窝织炎。颌面及颈部多间隙的互相构通,使感染复杂化,可以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病菌,感染途径,扩散方法,并发症及治疗原则,详见第一节。以下分别叙述颌面部各重要的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颌面部的分区

  为了了解各间隙的部位及相互关系,应了解颌面部的分区(图89-4)。在解剖学上,与间隙感染有关的,可将颌面部分为以下各区:眶区、眶下区、颧区、唇区、腮腺嚼肌区、颞区、颏下区、颌下区、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等。

图89-4 颌面部分区

1.眶下区;2.颧区;3.鼻区;4.眶区;5.唇区;6.颏区;7.颊区;8.腮腺嚼肌区;9.颌下区;10.颏下区;11.颞区;12.颈动脉三角;13.二腹肌后腹;14.胸锁乳突肌;15.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二、眶下间隙

  (一)解剖要点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其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内界鼻侧缘,外侧为颧骨。其位于上颌骨前壁以尖齿凹为中心。其表面除皮肤、结缔组织外,有上唇方肌、颧肌等。间隙内有眶下神经及血管束。此间隙的肌肉内走行的有内眦静脉及面前静脉。因此根据此解剖特点,感染可通过静脉血液逆流,把感染扩散到颅内。

  (二)感染原因及临床特征 感染来源多来自上颌尖牙、前磨牙根尖部及鼻部、唇部感染而引起。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眶下区弥散性肿胀,鼻唇沟消失,上、下眼睑水肿致眼不能睁开。炎性水肿常可波及鼻部、颧部及上唇组织。由于脓肿压迫眶下神经,则患者可有明显的疼痛。肿胀部位皮肤潮红、压痛明显。全身表现为高烧,白细胞增高等症状。

  感染可向内扩散到眼眶,形成眼眶周围蜂窝织炎。因面前静脉无瓣膜,血可逆流,有时可使感染向颅内蔓延,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海绵突起血栓性静脉炎。如感染破坏上颌骨上壁,可并发化脓性上颌骨骨髓炎。

  (三)治疗方法 按一般感染方法治疗。主要用抗生素治疗。如牙源性感染,则早期可开髓引流。如果脓肿局限,应及早切开引流。一般从口内切开(图89-5),在口腔前庭,沿单尖牙和双尖牙的龈颊沟肿胀处作横形切口,切开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直达骨面进行分离。如果脓肿已于表面及皮肤破溃或行将破溃,可在面部相当于眶下缘下方的皮肤上,作与眼轮匝肌平行的切口(图89-6)。急性期后要作病灶牙的处理。

图89-5 口内切口 

图89-6 眶下切口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六节 农药(pesticide)中毒
第六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母婴保健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第六十六章 眩晕(附头昏)
第六节 居民营养状况评价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