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急诊医学 > 正文
急性盆腔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字体:

  急性盆腔炎(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cute PID)是盆腔生殖器官的急性炎症,涉及子宫、输卵管、阔韧带和盆腔腹膜以及邻近器官组织。PID是个笼统的概念,因为临床上很难确定上述区域中哪个孤立的部位炎症,甚至通过腹腔镜检也是如此,所以说现在更倾向于将先前认为的急性输卵管炎作急性盆腔炎命名。

  PID是常见的妇科炎症,在西方它和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有密切关系。因此,当性病肆虐而广为蔓延时,性病病原体也就成了盆腔器官感染的主要来源。在我国,性病曾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但近年确有死灰复燃之势,由此引起的PID及其并发症、后遗症当应予以重视,而急性PID的诊断与处理对其后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各国各地区的PID发病情况有很大差异,欧美、非洲及亚洲的某些地区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这和社会经济状况、婚姻家庭道德观念有关。性混乱、多性伴是主要发病因素。在美国,每年有100万急性PID患者需要治疗。30岁的妇女中,15%罹患输卵管炎。从1975年到1981年,每年因PID入院者267200人,入院率占每千名妇女的5.3;加拿大为3/1000妇女。

  PID多发生于年轻的、性活动旺盛的阶段,以20~29岁为高发年龄组,可达20/1000妇女。以PID发病前,通常有宫颈或阴道感染的存在,或并发于扩颈刮宫(D and C)、施放宫内避孕器(IUD)以及输卵管通液(气)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之后而形成的感染。

  可以将PID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绝大多数(99%)的PID 是始源于生殖道本身的,即从下生殖道上行蔓延而成,有时是无症状的阴道炎宫颈炎。这其中85%是自然发生的,15%是由于D and C、IUD和HSG等诱发的。继发于盆腹腔邻近器官炎症者只占1%,主要由阑尾炎累及。

  PID的病原体可以分性传播性和非性传播性两方面。性传播性病原体主要有淋菌、沙眼衣原体,其次还有滴虫、真菌等,并非必需经历性接触。

  淋球菌感染仍然是最值得重视的病原体,作者们的报告不一,占PID的20%~80%。从发炎的输卵管直接培养发现淋球菌只有30%~60%,而且多在症状发作的最初24h以内(70%),48h以后阳性率只有19%。其解释是①病原体已经进入上皮细胞内;②从充满脓汁的渗液中很难分离出病原体。

  非性传播性病原体通常是内源性,或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阴道内的病原体,当阴道环境发生改变,或粘膜创伤而遭致感染,病原体生长繁殖致病。又有需氧菌(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等),厌氧菌(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克雷白产气杆菌、放线菌等。

  此外,还可有病毒,甚至寄生虫感染。

  二、病理特点

  女性生殖道有自净和抵御感染的“屏障”作用:①阴道内存在的某些非致病菌,主要是阴道村菌,可通过对阴道粘膜细胞中糖元的发酵作用而产生大量的乳酸,维持阴道内偏酸(pH4~5)的环境,抑制某些细菌和繁衍生长;②从宫颈口(未产妇的宫颈口是圆而小的)不断有粘液外溢,它不仅有屏障作用,并有生物化学(如抗菌酶)以及局部IgA的免疫作用;③子宫内膜每月剥脱一次,也不啻是一种对宫腔内积血和坏死组织的“清扫”;④子宫输卵管结合部(间质部)非常细狭,输卵管本身的蠕动都是一种阻拦和排异作用。

  当上述抗感染作用遭到破坏或减弱的时候,或者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侵入的时候,就发生了感染。如85%的感染发生于月经期,这是因为失去了宫颈粘液,子宫内膜脱落裸露创面。抗菌能力一般以在排卵期为高,而在月经期为低。又如扩颈刮宫时,造成的粘膜损伤,给细菌以可乘之机。宫内避孕器,特别是带尾丝避孕器也为细菌侵入提供了潜在的条件。

  诚如前述,PID的发病通常是从下部生殖道(阴道和宫颈)的感染开始的,但Sweet报告,只须10%~17%的宫颈管淋病妇女可以发生上行感染。这种危险性取决于病损的程度和抗性病抗体的产生情况,后者通常在无并发症的淋球菌感染1个月产生的。比如,作为一种抗原,淋球菌主要是外膜蛋白(POMP)抗原,84%的淋病性PID病例是由包含3种类型的POMP之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所以,如果病人产生了这种抗POMP特异抗体,则她将对感染有保护能力。

  淋病球菌的感染后引起症状,通常(66%~75%)在月经的第7天,这一方面由于宫颈粘液塞和保护性内膜的丧失,以及月经血的回流或通过月经血的扩散;也说明淋病球菌从这宫颈上行感染到输卵管的时间。在子宫内膜分泌期和月经期,细菌更容易达到输卵管上皮。上述这种关系在其他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感染则不如此明显,症状的发生可以在月经的任何时候。

  除了病原体的直接上行蔓延以外,也可以经过下列途径引起急性盆腔炎。如血行扩散,多数是指结核菌由肺或其他器官的结核灶经血传播至盆腔而致结核性盆腔炎。严重的宫颈炎,特别是宫颈癌合并感染,亦可通过淋巴而扩散到盆腔结缔组织。

  由弥温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直接累及盆腔生殖器官,乃属继发性盆腔炎,则必有原发炎性病变的病史。

  三、危险因素

  所谓“危险因素”是指与PID发病有关的致病、易感、并发等内、外条件因素,也可以认为是流行病学的补充内容。

  (一)性活动和性伴(sexual partners)的数量  性活动和盆腔炎有密切关系,除非是IUD及宫腔操作,此外原发感染的盆腔炎多是性活动或性暴露(sexual exposure)引起的。精子的携菌作用应予考虑。同性恋并不引起盆腔炎。感染和性交频度关系不大,但却和性伴数量有关,多性伴妇女患病率是没有这种关系者的5倍。

  (二)年龄 年轻者盆腔炎高于年纪大者,如15~19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3倍;20~24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2倍。这是西方的调查数字,我国则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年轻者发病率高,不仅由于这是性活动旺盛的时期,还因性伴不稳定。

  (三)宫内避孕器(IUD) 一般报告使用IUD者比不使用者患病危险高2~4倍。但也有高至15倍的。当然和避孕器的类型亦有关,如带尾避孕环更易引起盆腔炎,尾丝湿润的表面便是细菌上行活动的“撑杆”。由IUD引起的感染常常是非淋病球菌病原体。

  (四)既往盆腔炎 有过盆腔炎历史的再发病是无这一历史者的20倍。20%~25%的PID患者可再次发作,与其认为这是“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不如认为是一次再感染。之所以容易再感染是因为输卵管上皮已有损害,对病原体比较敏感,以及局部防御机制障碍。性伴未予治疗是个重要感染因素。

  用抗体治疗者很少发生复发。

  以往有淋病者再次发病也是比较常见的,有一种可能性是无症状的宫颈淋病球菌感染仍然存在。所谓淋病感染后由于产生免疫力而使再感染危险性下降问题,实际上只有70%的淋球菌性输卵管炎患者可产生抗体,而且是短时期的;只作用于与既往相同抗原者。

  (五)性伴未予治疗 携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菌的男性伴是妇女感染和复发的重要来源,而80%的罹患盆腔炎妇女的性伴是未予治疗的,他们没有症状并不表明没有诸如淋病球菌等感染。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二节 视神经、视路及瞳孔反射
第二节 继发性腹膜炎
第二节 失用症(apraxia)
第二节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第二节 发病机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