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右前斜位,心位于胸骨与脊柱之间(图3-2-3)。
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下端构成。升主动脉前缘平直,弓部则在上方弯向后行。肺动脉段和漏斗部稍为隆起。心尖以上大部分为右心室构成。心前缘与胸壁之间有三角形透明区,尖向下,称为心前间隙或胸骨后区。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右心房,两者无清楚分界。心后缘与脊柱之间较透明,称为心后间隙或心后区。食管在心后间隙通过,钡剂充盈时显影。
图3-2-3 右前斜位正常心、大血管影像解剖示意图
3.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左前斜位,心、大血管影位于脊信的右侧(图3-2-4)。
图3-2-4 左前位正常心、大血管影像解剖示意图
人体旋转约60°角投照时,室间隔与中心X线接近平行。因此,两个心室大致是对称的分为左右两半,右前方一半为右心室,左后方一半为左心室。
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下段为右心室,右心房段主要由右心耳构成,房室分界不清。60°斜位投照时,心前缘主要由右心室构成,旋转45°角时,则整个心前缘可由右心房构成。右心房影以上为升主动脉,两者相交成钝角。心后缘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由左心房,下段则由左心室构成。左心室段的弧度较左心房大,两个不同弧度的交接点,可作为两者的分界,深吸气时,在左心室段的下端常见一浅切迹,为室间沟,需在透视下确定。心后下缘与膈形成的心膈角内,可见下腔静脉进入心影内。正常时,心影膈面的宽度不等,膈位置低时,膈面短。在此斜位,还可显示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窗。通过主动脉窗可见气管分叉,主支气管和肺动脉。左肺动脉跨越左主支气管,并向后延伸。左主支气管下方为左心房影。
4.左侧位 侧位上,可见心影从后上向前下倾斜,心前缘下段为右心室前壁,上段则由右心室漏斗部与肺动脉主干构成。下段与前胸壁紧密相邻,上段心缘逐渐离开胸壁呈一浅弧,向上向后倾斜。再往上为升主动脉前壁,直向上走行。这些结构与前胸壁之间的三角形透亮区,称为胸骨后区。心后缘上中段由左心房构成,下段则由左心室构成,并转向前与膈成锐角相交,下腔静脉常在此角内显影。心后下缘、食管与膈之间的三角形间隙,为心后食管前间隙(图3-2-5)。
图3-2-5 左侧位正常心、大血管影像解剖示意图
(二)心、大血管的搏动 心左缘的搏动主要代表左心室的搏动。收缩期急剧内收,舒张期逐渐向外扩张。搏动幅度的大小与左心室每次搏动的输出量有关,输出量小则幅度小,输出量大则幅度大。左心室以上,可见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搏动,方向与左心室的搏动相反。当左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迅速向外扩张;舒张时,则缓慢内收。主动脉球搏动的幅度与脉压大小有关,脉压大,搏动幅度亦大。肺动脉的搏动与主动脉类似,但较弱。
心右缘的搏动代表右心房的搏动。右心室增大时,其强而有力的心室搏动可以传导至心右缘。右心房以上,如果主要是升主动脉组成,则可见到主动脉搏动。
(三)影响心、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 正常心、大血管的形状和大小主要受体型、年龄、呼吸和体位的影向。
1.体型 正常心可分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三种类型(图3-2-6)。
图3-2-6 三种不同体型正常心形态
横位心:矮胖体格,胸廓宽而短,膈位置高,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小于45°),心与膈的接触面大,心胸比率常大于0.5。主动脉球明显,心腰凹陷。左前斜位室间沟位于膈面水平,心后缘可稍与脊柱重叠。
斜位心:体格适中(健壮型),胸廓形态介于其他两型之间,心呈斜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45°,心与膈接触面适中,心胸比率约0.5,心腰平直。右前斜位肺动脉段和右心室漏斗部平直或稍凸起。左前斜位心膈面适中。此型最常见,绝大多数青年壮年为斜位心。
垂位心:体格瘦长(无力型),胸廓狭长,膈位置低,心影较小而狭长,呈垂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心与膈接触面小,心胸比率小于0.5,肺动脉段较长、稍突。右前斜位肺动脉段和右心室漏斗部可膨隆,吞钡食管于心后无明显压迹。左前斜位,室间沟位于膈上,主动脉窗较小。
2.年龄 婴幼儿心接近球形,横径较大,左右两侧大致对称,主要是由于膈位置高和右心相对较大所致。由于胸腺与心血管影重叠,使心腰分界不清,并使心底纵隔影增宽。年龄增长,膈位置下降,胸腔长度增加,心成为斜位心。据统计3周以内婴儿心胸比率为0.55,7~12岁为0.5,与成人接近或相同,老年的胸廓多较宽阔,膈位置高,心趋向横位心。
3.呼吸 平静呼吸时,心影形状和大小无明显改变。但在深吸气时,膈下降,心与膈面接触面减少,心影伸长,趋向垂位心。深呼气时膈上升,心呈横位心。呼吸运动还可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各心腔血容量,如闭住声门作强迫呼气时,胸腔内压力明显增高,静脉回流减少,胸腔内血容量亦减少,透视下,可见心影明显缩小,吸气时则血液向心回流增多。心大小立即恢复原状。
4.体位 平卧时膈升高,心上移,呈横位心。由于体静脉回流增多,上腔静脉影增宽,心影增大。立位时,膈下降,心影伸长。右侧卧位,心影向右侧偏移,右心房弧度加深;左侧卧位,心向左偏移,右心房弧度变浅,下腔静脉可清楚显示。这些改变,均与重力和膈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