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根据其解剖特点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可分为下述各区(图1-9):1.眶部,2.颧部,3.耳部,4.鼻部,5.眶下部,6.唇部,7.颊部,8.咬肌部,9.腮腺部,10.颏部,11.颏下部,12.颌下部。
一、骨骼
口腔颌面部有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颞骨、腭骨、蝶骨等。本节介绍与口腔直接有关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图1-10)。
上颌骨(Maxilla)
上颌骨居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互相连接构成中面部的支架。上颌骨有体部和四个邻近骨相连的骨突,如额突与额骨相连,颧突与颧骨相连,腭突在上腭中缝部左右对连,牙槽突即牙齿所在部位的骨质。
图 1-9 颌面部分区
图1-10 颌面部骨骼正面观
上颌骨体部内为一空腔,即上颌窦,上颌窦底骨壁较薄,距离后牙牙根很近,后牙根尖部感染可向上蔓延造成牙源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肿瘤或其它病变,有时可出现牙齿疼痛和松动等症状。有时因拔牙手术不慎,可造成口腔上颌窦穿通,或将牙断根推入上颌窦内。这些解剖特点和临床上的关系,应该引起注意。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上颌骨的上面参与构成眼眶的下壁,下面参与构成口腔顶部,其内侧面参与构成鼻腔的外侧壁,其后下部分呈粗糙之园形隆起称为上颌结节,上牙槽后神经、血管由此进入上颌骨内。上颌骨的前面有眶下孔(距眶下缘中点下方约5-7mm),眶下神经、血管即即从此孔穿出。上颌骨的下面即硬腭部,在上颌中切牙的腭侧约5mm 处有切牙孔,鼻腭神经、血管即从此孔通过。在上颌第二、三磨牙的腭侧约1cm处有腭大孔,左右各一,腭前神经、腭大动脉从此孔穿出,临床上作口腔局部麻醉时应熟悉这些骨性标志(图1-11)。
图1-11 硬腭
下颌骨(Mandible)
下颌骨分为体部及升支部,两侧体部在正中联合。下颌升支部上方有两个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称为髁状突,在前方者称为喙突(肌突),两者之间的凹缘称为乙状切迹。升支部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称为下颌角,升支部内侧面中部有一个孔称下颌孔,此孔在下颌骨内向下向前延伸的管道,称下颌骨。下颌管在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向外穿出一孔,称颏孔。下牙槽神经、血管从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向前走行,在颏孔处分出颏神经及血管(图1-12)。
图1-12 下颌骨
由于下颌骨在髁状突颈部、下颌角部、颏孔部、正中联合部等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故外伤时常易发生骨折。
二、肌肉
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又分为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两组(图1-13,1-14)。它们相互效替收缩和舒张,即形成张口和闭口活动,以完成咀嚼等功能。详见表1-1。
表1-1 口腔颌面部咀嚼肌
肌肉 | 起端 | 止端 | 功能 | 神经支配 | |
升颌肌群 | 咬肌 | 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 | 下颌升支下颌角外侧面 | 提下颌向上 | 三叉神经肌支 |
颞肌 | 颞骨骨面 | 下颌骨喙突 | 提上颌向上,后部肌纤维可拉下颌骨向后 | 三叉神经颞肌支 | |
翼内肌 | 翼外板内侧面 | 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内侧面 | 提下颌向上,并有前伸及侧颌功能 | 三叉神经翼内肌支 | |
降颌肌群 | 翼外肌 | 翼外板外侧面,蝶骨大翼下面 | 下头止于踝状突颈,上头止于颌关节盘前缘及部分关节囊 | 主要是张口和前伸,单侧收缩则下颌偏向对侧 | 三叉神经翼外肌支 |
二腹肌 | 前腹起于下颌骨二腹肌凹,后腹起于颞骨乳突切迹 | 舌骨体中间腱 | 降下颌,提舌骨向上 | 前腹:三叉神经后腹:面神经 | |
颏舌骨肌 | 下颌骨颏棘 | 舌骨体前面 | 降下颌,提拉舌骨向上、前 | 舌下神经 | |
下颌舌骨肌 | 下颌骨内侧颌舌线 | 舌骨体 | 降下颌,得舌骨向上 | 三叉神经
下颌舌骨肌支 |
图1-13 升颌肌群
图1-14 降颌肌群
表情肌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图1-15)。不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参与语言、咀嚼和口、眼的张闭等功能。面部表现肌由面神经支配,故面神经损伤或麻痹时即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
图1-15 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