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脓肿主要(90%)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从远处感染灶(常为皮肤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常见诱因有静脉注射、糖尿病和血液透析。上行感染很少引起肾皮质脓肿。开始形成小脓肿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充满脓液的厚壁炎性肿块。最后可穿破肾被膜形成肾周脓肿。大多数肾皮质脓肿累及单侧(97%),并好发于右侧(63%)。
传统的治疗措施是抗生素与手术引流相结合。最近单用抗生素已成功地治愈了肾皮质脓肿(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被推荐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有新青霉素Ⅱ和新青霉素Ⅲ,100~200mg/k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万古霉素,每次1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先锋霉素Ⅴ,每次2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上述抗生素可轮换使用,静脉注射连续10~14天,然后改为口服,连续14~28天。如果治疗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再应考虑为耐药菌株感染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肾周脓肿。此时需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肤脓肿穿刺引流,如果引流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则需进行外科手术。
肾皮质脓肿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患者,男女比例为3∶1,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发病急骤、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压痛,在病程早期,脓肿尚未破入肾盂肾盏之前,不出现泌尿系症状。体格检查有时可发现腰部肿胀,侧腹部痛性肿块以及生理性脊柱前凸消失。
实验室检查:血象示中等度到重度白细胞升高和核左移。在脓肿尚未破入肾盂肾盏之前,尿液正常,尿培养无菌生长,血培养常阴性。根据肾脏病变,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可正常或升高。并发于糖尿病的肾脏肿患者尿糖阳性、血糖升高。
影象学检查:对肾皮质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须做影象学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通常仅能发现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肾皮质脓肿增大时,可发现占位性病变的影象。镓(Ga67)枸椽酸盐和铟In111示踪的白细胞作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对诊断有帮助。肾皮质脓肿融合并形成充满脓液的厚壁肿块时,肾B超检查可证实。但在脓肿形成的初期,肾超声波检查易将肾脓肿误诊为肾肿瘤。同样,肾动脉造影也不能将肾脓肿与缺血性或囊性肾肿瘤相鉴别。诊断肾脓肿最准确的影象学检查是CT扫描。在超声或CT指导下进行穿刺吸脓不仅可明确诊断和确定致病菌,同时也可建立引流通道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