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成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病死率高。至今病因不明。70年代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儿童血压流行病学的纵向研究,发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血压有轨迹现象,即个体血压在一定期间内持续在相应的百分位数不变的现象,推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从儿童时期开始,同时提出应在儿童时期进行干预,以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儿童高血压的评定标准目前倾向于用百分位法。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值超过其所在年龄性别第95百分位数者为高血压,在90~95百分位数者为正常血压偏高。儿童于首次测量血压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测值,故必须于数周内反复测定,至少3次以上超过此值者才能诊断为高血压。
因轻度高血压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易被忽视,故应把测量血压列为儿童定期体检内容之一。对正常血压偏高者应定期随访。对轻度高血压患儿应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尿常规化验。如有高血压、心肌梗塞或脑溢血等家族史,患儿肥胖,除轻度高血压外无其他阳性物理征,提示为原发性高血压。如血压持续升高,尤其舒张压至13.3kPa(100mmHg)以上者必须作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凶表26-30。
首先要从肾脏疾患考虑,除常规查尿外,应作肾功能测定,中段尿培养。静脉肾盂造影的阳性率较高,是诊断肾性高血压有价值的筛选试验,观察有我先天性畸形、肾肿瘤、肾盂积水,同时比较两肾大小。如两肾大小相差1cm以上,并较小侧肾脏在3分钟内显影排出延迟则有肾动脉狭窄可疑。但静脉肾盂造影正常并不能排除肾血管疾患。肾动脉造影是决定肾动脉狭窄的最有价值的方法。肾图或肾扫描可作为静脉肾盂造影可疑病例的补充检查,估计患侧肾所占总功能的百分比来帮助决定是否适应手术治疗。血浆肾素活性增高,提示肾血管性高血压,但可有假阴性病例。现较多用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即于肾动脉造影同时,放静脉导管至双侧肾静脉取血测肾素活性。如两侧肾素活性之比大于1.5:1,则有摘除产生肾素高肾脏的手术适应证并预示术后效果良好。
如疑为内分泌疾患可作尿香草苦杏仁酸(VMA)测定,嗜铬细胞瘤或神经母细胞瘤时可增加两倍以上。尿多巴胺测可帮助鉴别嗜铬细胞瘤或神经母细胞瘤,前者尿多巴胺不增加,后者增加。疑为皮质醇增多症时,测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前者增加而后者正常或稍高,也可测血浆及17-酮类固醇,前者增加而后者正常或稍高,也可测血浆及尿皮质醇浓度均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浆肾素活性减低而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增高。至于肾上腺疾患的定位诊断,目前常用B超及CT检查,尤以B超简单易行,但对瘤体较小者则应用肾上腺同位素扫描阳性率较高。
对原发性轻度高血压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性治疗。注意规律的生活制定,消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加强饮食指导,限制含盐入量至2~2.5g/d,肥胖儿童应降低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如坚持1/2~1年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靶器官受累现象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应针对病因治疗。近年来对肾动脉狭窄患者可于血管造影同时进行经皮球囊导管血管腔内成形术,对病变较局限者或肌纤维发育不压药。进入80年代以来抗血压药物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增加了治疗高血压的手段。目前儿科常用降压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利尿剂 通过促进排钠: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高血压病人与其他降低药同用能增强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1)双氢克尿塞:每日1~2mg/kg,2次分服。
(2)速尿: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儿。治疗过程中如氮质血症及尿少加重,则应停药。剂量每次1~2mg/kg,每日1~2次。必要时可静脉注射。
(3)安体舒通:为醛固酮拮抗剂,有排钠潴钾作用,适用于肾上腺增生、肿瘤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剂量为每日1.5~3mg/kg,3次分服。
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尤其当患儿有高血压危象时可静脉缓慢推注,每次0.1~0.5mg/kg或静点1~4mg/(kg·min),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副作用有心动过速。
(2)哌唑嗪: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无心动过速副作用。长期应用无耐药性,与利尿药及β阻滞剂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剂量为每日0.02~0.05mg/kg,分3次服用,常见副作用有眩晕、无力。为了减少反应性晕厥,应减少首次剂量并于睡前服用。
(3)心得安:β受体阻滞剂。其降低机制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血管运动中枢及肾脏球旁装置的β受体的抑制作用有关。适用于高搏出量高肾素性高血压病人。与利尿药及血管扩张剂合同用可增强疗效。副作用较小,心力衰竭及支气管哮喘病人禁忌。剂量为每日0.5~2mg/kg,自小剂量开始,3次分服。
(4)柳胺苄心定(labetalol):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起郊迅速疗效高、对心、脑、肾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轻、中、重度各型高血压。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开始0.25mg/kg,无效时10分钟后0.5mg/kg,缓慢静注,必要时最后一次静注1.0mg/kg,总剂量≤mg/kg。静脉注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有效后改成口服。
3.血管扩张剂 作用机理为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继发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故与心得安和/或利尿剂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常用者有
(1)肼苯达嗪:由于本药不引起肾血管量下降,故可用于肾功能衰竭。常与利尿剂和β-阻滞剂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每日剂量为0.75~1mg/kg,分3~4次服用。
(2)敏乐定:降压作用较上药为强。与β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型高血压,也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起始剂量为0.1~0.2mg/kg,每日1次口服,以后可递增50%~100%,有效剂量常为每日0.25~1.0mg/kg,最大剂量为每日50mg。副作用除上述者外尚有毛病。
(3)低压唑(氯苯甲噻二嗪,diazoxide):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作用快,静注后1~2分钟即起作用,2~3分钟作用最强,持续4~24小时。剂量为2~5mg(kg·次),静脉快速注入。一次静注无效时,30分钟后可重复。为高血压危象首选药物。副作用有恶心、钠潴留、高血糖。
(4)硝普钠:用于高血压危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用输液泵以0.5~8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入给药。点滴后数秒钏内起作用,停药后1~2分钟作用消失,可调整静点速度,控制血压下降速度,故治疗高血压危象较其他药物安全。必须应用新鲜配制溶液,静点时应避光。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硫氰酸盐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丧失定向力精神症状、肌肉痉挛、皮疹及骨髓抑制。用药超过2天时需监测血硫氰酸浓度不得超过10mg/dl。
4.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目前常用者为巯甲丙脯酸(captopril),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素性及低肾素性高血压也有效。因可增加肾血流量,也适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降压作用迅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目前应用较广泛,已成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起始剂量为每次0.3mg/kg,逐渐加理至满意疗效,最大剂量为每次2mg/kg,8~12小时1次。停药时逐渐减量,避免骤停。剂量过大可引起毒性副作用:蛋白尿、血白细胞下降及皮疹。
5.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已用于儿科临床的有硝苯吡啶(心痛定)。降压效果较好,剂量为每次0.2~0.5mg/kg,每日3次。最大量1次10~20mg。舌下含服疗效优于口服,也有应用肛门内给药治疗重症高血压。如无效可30~60分钟重复一次。副作用有面部潮红、心劝过速。
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开始用一种药,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效果。一种药产生效果不满意时再加第2种药。常用治疗方案先用噻嗪类利尿剂,无效时加用心得安,必要时再加血管扩张剂。近年来有良好降压作用的钙阻滞剂及巯甲丙脯酸也常被用为第1线药。在选用时应考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在长期控制不满意者,其机制常较复杂则需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联合用药,如高肾素性高血压可用β阻滞剂或巯甲丙脯酸,也可加用利尿剂提高疗效,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利尿剂常有效。内分泌疾患中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过多时可用酚妥拉明静点或口服哌唑嗪,有心动过速时加用心得安,敏乐定加心得安及利尿剂对顽固性及肾性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在儿童期高血压危象常表现为高血压脑病,应紧急静脉给药降压。药物首选硝普钠或低压唑。为保证心、脑、肾等脏器充足的血供应,降低不宜过猛,最好在治疗开始后6小时内降低计划降压的1/3~1/2。在以后36~72小时使血压降至接近正常。一旦高血压危象缓解,改为口服巯甲丙脯酸或硝苯吡啶。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状态,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必须调节好水电平衡。
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病因者属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者归为原发性高血压(表26-30)。近年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多为轻型高血压,而严重高血压在儿童期绝大多数是继发性,应积极寻找病因,争取去除病因,以球根治。
表26-30 小儿高血压病因及诊断方法
病因 | 病史和症状以外的诊断方法 |
1.原发性高血压 | 阳性家族史、肥胖、血压轻度增高、无其他阳性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所见 |
2.继发性高血压 | |
(1)肾实质性病变: | |
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结缔组织病的肾脏病变) | 尿常规、尿浓缩功能、血尿素肌酐值、尿受迪氏计数、血红斑狼疮细胞、抗核抗体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补体测定、必要时肾活体组织检查 |
②肾盂肾炎 | 尿常规、中段尿培养、静脉肾盂造影 |
③多囊肾、肾发育不全 | 肾功能试验、静脉肾盂造影 |
④肾胚胎瘤 | 腹部肿物、尿常规、静脉肾盂造影 |
⑤溶血尿毒综合症 | 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血胆红素、血电解质、尿常规、肾功能试验 |
(2)肾血管性病变: | |
①肾动脉狭窄、栓塞 | 腹部或腰部血管杂音、静脉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肾动脉 |
②肾静脉栓塞 | 造影、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 |
(3)心血管系统疾患: | |
①主动脉缩窄 | 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下肢较上肢脉搏微弱延迟、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造影 |
②大动脉炎 | 在血管部位要音、周围脉搏微弱或消失、主动脉造影、其他同肾动脉狭窄 |
(4)内分泌疾患: | |
①继发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ACTH长期药疗 | 病史、柯兴征面容、肥胖 |
②皮质醇增多症 | 尿17-痉类固醇测定、血浆及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地塞米抑制试验、腹部B超及CT检查 |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血电解质测定、血及尿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测定、腹部B超及CT检查 |
④嗜铬细胞瘤 | 静脉肾盂造影、24小时尿香草苦仁酸(VMA)测定、苄胺唑啉试验、腹部B超及CT检查 |
⑤神经母细胞瘤 | 腹部或胸部肿物、贫血、静脉肾盂造影、24小时尿多巴胺测定、腹部B超及CT检查 |
(5)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 |
①颅内肿瘤、出血、水肿 | 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脑CT检查 |
②脑炎 | 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 |
(6)中毒: | |
①铅中毒 | 红细胞点彩、脑脊液检查、长骨颅骨X线检查 |
②汞中毒 | 尿汞测定 |
缕发性高血压中肾脏实质病变最常见,约占80%左右。其中尤以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各种结缔组织病所引起的肾脏病变)为多见,其次为慢性肾盂肾炎及其他先天性泌尿疲乏疾患。肾脏血管性疾患约占继发性高血压的12%左右,其中以肾动脉狭窄最常见。新生儿高血压中93%为肾血管性疾患,与近年来较多地采用保留脐动脉导管引起脐动脉血栓有关。也有报道因天热腹泻、丧失水分过多,血液浓缩而致脐静脉血栓引起婴幼儿高血压。内分泌疾患引起高血压者多为肾上腺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神经母细胞瘤由于瘤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是2岁以下婴幼儿高血压常见的病因。心血管系统疾患中主动脉缩窄是儿童时期高血压常见原因,虽然国内发病数较国外为低,但必须警惕除外。大动脉炎则是国内儿童期严重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此外,尚有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及重金属铅及汞中毒所致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一方患原发性高血压其子女就有较大机率发生高血压,而且高血压家族儿童无论有无高血压在钠负荷试验中均较无高血压家族史儿童血压增高反应明显,提示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高血压家族儿童无论有无高血压在钠负荷试验中均较无高血压家族史儿童血压增高反应明显,提示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否具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待证实。体重是影响儿童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血压患儿肥胖,降低体重常可使血压下降。其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精神紧张、睡眠过少,由于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压尚缺乏肯定证据。
动脉压的高低取决于搏出量及总的外周血管阻力。任何因素引起心搏出量增加,如水钠潴留后血容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等,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如神经或内分泌因素引起周围动脉收缩等,均能使血压升高。前者使收缩压升高,后者舒张压增高显著。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还有一些单位因素,包括因素通过上述直接决定因素来改变血压,其中最主要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疾患尤其肾血管性疾患使肾脏血流灌注压降低时,或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时,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时均刺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自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一种α2球蛋白)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并无活性,当流经各种血管尤其是肺循环时转移酶作用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肺循环时经转酶作用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导致高血压,同时间接地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使肾小管潴钠,扩张血容量提高血压。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多数肾实质性疾患高血压多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有关,血中肾素测定多在正常范围,当晚期紧小球硬化也可出现血管收缩性高肾素性高血压。
肾上腺疾患通过其分泌的激素引起高血压,如: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产生高血压的机理已如上述;②皮质醇增多症,大量糖皮质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并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而致高血压;③嗜铬细胞瘤,由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提高心排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除上述作和外,更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主动脉缩窄由于机械性梗阻引起上肢高血压,但少数晚期病例手术缓解缩窄后血管并不下降,可能与肾素或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大动脉炎因引起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前降主动脉严重狭窄影响肾血流灌注产生高肾素性高血压。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麻痹、颅内出血、肿瘤、脑炎等偶可致严重高血压,其发病机制被认为由于疾病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以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因素。
我国各在自80年代以来陆续有健康儿童血压抽样调查报告,由于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存在的差异,高血压发病率自0.5%~9.36%不等。最近北京地区于1988年对5916个学龄儿童调查按照上述高血压标准,发病率高达9.36%,值得重视。
症状随血压增高程度、有无原发疾患及其严重程度而异。轻度高血压患儿常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可有诚意晕、头痛、恶心、呕吐,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继发的眼底、脑、肾脏及心血管的改变,表现为眩晕、视力障碍、惊厥、偏瘫、失语等高血压脑病症状或心力衰竭症状。故对惊厥、心力衰竭患儿必须测量血压。肾损害症状常不明显,至晚期可出现夜尿。某些疾患有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可有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等症状,血中儿茶酚胺过多;皮质醇增多症可有软弱、肥胖、体型变化、多毛、瘀斑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有周期性肌张力低下、软弱、手足搐搦、多尿、烦渴等;肾上腺性征异常症临床特点为男性化与高血压并存等。
阳性体征因其原发病而不同。体检时必须测量四肢血压并触颈动脉及四肢脉搏。主动脉缩窄患儿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2.67kPa(20mmHg)以上,严重者股动脉搏动消失,下肢血压测不到。同时必须注意腹、腰及颈部大血管杂音。在肾血管性疾患中约半数患儿可闻及血管杂音。还应注意腹部扪诊。如发现肿块时可能为肾盂积水、多囊肾、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或肾胚胎瘤等疾患。
根据眼底的异常所见可将小儿高血压分为四度:Ⅰ度:正常眼底;Ⅱ底:有局灶性小动脉收缩;Ⅲ度;有渗出伴有或无出血;Ⅳ度:视神经乳头水肿。Ⅲ或Ⅳ度眼底改变提示恶性高血压,并可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的可能,应积极降压治疗。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广泛宣传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刺激,如学习负担过重、富于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等,减轻环境中的噪音,保证足够睡眠时间,避免吸烟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