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专科疾病 > 眼科学 > 正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预防】 【预后

概述】 返回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非功过969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

诊断】 返回

  1.临床诊断  本病在大流行时期诊断不难,但在流行初起时或散发病例,如不注意,可与细菌或其它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相混淆。现将几种主要的急性结膜炎列表鉴别如表9-8。

表9-8 几种常见的急性结膜炎鉴别要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 Thygeson氏表层点状角膜炎 急性卡他结膜炎
病原体 肠道病毒 腺病毒 怀疑病毒 细菌
潜伏期 24小时 4~7天 1~2天
发病年龄 20~40岁占80% 任何年龄均发病 无年龄差别 任何年龄均发病
症状 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痛。有粘性分泌物 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痛,视力减退。纤维素性浆液性分泌物 症状轻微,仅有轻度异物感及眼痛 轻度异物感,无明显眼痛,怕光,流泪。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病变 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常有结膜下出租因。有时有耳前林巴结肿大。 结膜充血,多量滤泡增生,眼睑肿胀,耳前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假膜 无结膜炎症状,不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和结膜水肿者较少
角膜病变 肉眼检查正常。裂隙灯荧光素染色检查,早期可见多发性上皮剥脱 常有角膜病变。起病后7~10天出现上皮下緡钱状浸润 粗大上皮性点状浸润,不侵犯基质层,不留斑翳 偶伴有角膜周边部点状浸润
刮片检查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病程 一周左右 2周左右。角膜病变可维持数月以上 数月~数年 一周左右

  2.实验室诊断

  ⑴病毒分离  从中患者结膜囊内分离病毒,以患病后第1天阳性率最高,3天后开始下降,5天后为阴性。

  ⑵血清学检查  结膜囊内病毒分离阴性者还可采用血清学检查。恢复期(2周左右)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即可确定诊断。

治疗措施】 返回

  抗生素和磺胺药对于本病基本无效,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仅有羟苄苯并咪唑(2-hydroxybeny benzimidazole,简称HBB)在组织培养系统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为今后开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国内报告有采用冷盐水洗眼或汞剂滴眼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者。

【病原学】

  世界各国在本病流行时,都分离出一种新型的微小核糖酸病毒。该病毒直径约20~30毫微米,球形、RNA单股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碘苷抵抗;对热敏感,加热到50℃分钟即能灭活。能在Hela细胞及人胚肺细胞培养基上生长。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某些毒株经脑内或脊髓接种猴子时,可使猴子产生神经损害,或下肢驰缓性麻痹,作为本病的病原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0型所致。近来发现另一种肠道病毒柯萨奇A24型也能引起同样临床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开门见山,10岁以下儿童虽说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可能为隐性感染。成人特别是20~40岁者,发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后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

临床表现】 返回

  1.潜伏期 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天。实验室误接种眼内,可于18~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

  2.睡觉症状  起病急,开始时可为双眼,也可为单眼,但迅速累及双眼。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分泌物初起为浆液性,以后变为粘液纤维素性。一般病毒情于1~2天发展以顶点,3~4天后逐渐减轻,7~10天后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喉痛等症状。

  3.他觉症状  包括眼睑肿胀,结膜下出血,多发性角膜上皮剥脱,点状上皮下浸润,结膜充血、浮肿、结膜滤泡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⑴眼睑肿胀  轻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发生。其肿胀为浮肿性,不伴红痛,通常数日即可消退。

  ⑵结膜表现

  1)球结膜下出血 发生率高达70%以上,因而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之称。好发部位在颞上方,出血多为斑点或片状,色鲜红,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膜下都有出血,与外伤性结膜下出血极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内发生,轻者一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临床上根据结膜下是否出血分为两型:出血型多见于年青患者;浮肿型则见于高龄患者。

  2)滤泡形成 较EKC少。早期因睑结膜浮肿而不明显,3~4天后待浮肿消退,才能发现穹窿部结膜有较多细小之滤泡形成。

  ⑶角膜表现

  1)多发性多膜上皮剥脱  发生率高。发病三小时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头大小之多发性上皮剥脱,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片状分布,是引起眼痛、异物感的主要原因。3~4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持续2周以上。

  2)点状上皮下浸润 30%左右的患者结膜炎消退后出现点状上皮下浸润。通常只有数个浸润点,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须通过裂隙灯才可发现。多数在1~4周后自行消失。一般不造成视力损害。皮质素点眼,数日内即可消失。

  ⑷其它症状  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⑸神经系统并发症  临床极少见。目前仅有印度报千35例,塞内加尔8例,我国台湾33例、上海10例。申野综合文献报告,该并发症具有如下特点:①多发生于成年男性;②常在结膜炎后2~3周发生;③前驱症状有发热、倦怠、头痛及感冒样症状;④初起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急剧的肌力低下,数日后表现为运动麻痹;⑤瘫痪为弛缓性,主要累及下肢;⑥重视者可造成肌肉萎缩,轻度或中等者可恢复正常。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率很低,但较为严重,并可遗留永久性瘫痪,因此值得警惕。

预防】 返回

  在流行期间,其主要措施为:①个人卫生  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②公共卫生  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③隔离传染源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④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交叉感染;⑤加强消毒工作 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50%30秒、70%10少、90%10秒)、碘剂(0.2%PA碘1分钟)、石炭酸(1%5分钟)及甲酚(3%15分钟)都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建议临床上采用70%酒精(90%的刺激性太强)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干扰素点眼,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经济价值较高,在大流行期间尚无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方法。AHC患病期间,避免疲劳和禁止肌肉注射,对于减轻症状或减少该合并症的发生可能直到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章
第一百零五章 急性日光性皮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脊髓炎
急性会厌炎
流行性出血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