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其病因不明的获得性疾病,特征为吸收不良,多种营养缺乏以及小肠粘膜异常。
病因学和发病率
热带口炎性腹泻主要见于加勒比海各国,印度西南部以及东南亚,罹患者既有本地人,也有游客。可疑的病因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维生素缺乏(尤其是叶酸缺乏)或食物中毒(如在酸败的脂肪中)。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症状为舌痛,腹泻和体重减轻三联征。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所有表现。脂肪泻常见。右旋木糖吸收异常可见于90%以上的病例。可出现白蛋白,钙,凝血酶原时间,铁的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肠X线检查可显示吸收不良的非特异性改变-钡柱出现絮状和节段性改变,并伴有肠腔扩张和粘膜皱襞增粗。
诊断
凡是居住在地方性流行区域,具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吸收不良的患者被疑及热带口炎性腹泻。必须排除乳糜泻。空肠活检显示不同程度的绒毛变宽缩短,隐窝拉长,并伴有表面上皮细胞的改变以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一些患者的病变可能轻微,甚至无病变;而另一些患者则可出现绒毛的次全性萎缩。活检的标本应与同一地区居民的正常组织相比较:欧洲人和北美人肠粘膜的"轻度"异常,对印度,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居民来说却属于"正常"范围。这种差别到底是种族性,遗传性还是环境因子(如慢性感染或侵染)造成的还不清楚。
治疗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四环素或者土霉素250mg,每日4次,持续1~2个月;然后根据病情轻重和对治疗的反应将剂量减半,持续至6个月。补充叶酸(10mg/d)和其他替代治疗按需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