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性疾病是由憩室导致的变病,憩室是一种消化道的后天性囊状粘膜向肌层突出,由于局部积存粪便,感染,出血或因破裂而引起症状。
憩室病是一种发生在结肠的多发性憩室。
憩室可以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乙状结肠,但极少发生于直肠腹膜折返处以下部位,憩室的直径从3mm至3cm不等,大多数憩室是多发的,40岁以下不常见,但40岁以后的发生率迅速增加,至90岁基本上每个人都将会有许多憩室。巨大憩室很少见,其直径可在3~15cm之间,并可能是单发的。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憩室是在肠道肌层节段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由此引起的肠腔压力的增高可能将粘膜从肠道肌层最薄弱点---邻近肠壁内血管的区域向外突出。在乙状结肠中经常可以发现肌肉的高度萎缩。巨大憩室的病因不清楚。一种理论认为在憩室底部存在着瓣膜样的异常致使肠气体只能进入,而不易逸出。
症状,体征和诊断
憩室腔内可以出血,有时为大量出血,其原因可能为继发于憩室内嵌塞的粪便对邻近血管的侵蚀。除了出血,憩室本身是无害的。然而,因为囊内粪便的嵌塞,随之可发生继发性的侵蚀和炎症及憩室炎,并伴有并发症。
如直肠出血或憩室炎症等症状存在时就要怀疑憩室病,基于这种怀疑而临床上又缺乏急性症状时,可通过钡剂灌肠造影,尤其是通过气钡对照造影或结肠镜检查来诊断。
对正在出血的病例,可通过核素扫描诊断(参见第22节),但如出血的速度是≥1ml/min时,选择血管造影是最好的诊断方法。如出血自动或在血管造影后停止,应该在2~3周内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全结肠镜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如右半结肠观察不满意,则接下来可选择可弯曲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并结合钡剂灌肠造影。
治疗
憩室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消除节段性痉挛。高渣饮食辅以欧车前草制剂或谷类是有效的,禁止低渣饮食。理论上,解痉药(如颠茄叶)是有用的;但实际上疗效很难确定,长期使用,尤其是老年患者会引起相反的副作用。没有指征对无并发症的憩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痉挛性结肠炎(具有憩室,痉挛和腹泻)的受累区段作切除和吻合术,其疗效往往是不肯定的。
应对上,下肠系膜动脉均进行插管。选择性注射加压素可控制70%患者的出血。一些患者于数天内会发生再出血而需要手术。如果已知出血部位,可施行节段性肠切除术。在近75%患者中,尽管憩室多见于左侧结肠,这种出血是在结肠脾曲的近侧端,如果出血部位不能确定,则需要作结肠次全切除术。
巨大憩室需手术。这些病变可在腹部X线平片或钡剂灌肠中被发现,因为其穿孔或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还是进行节段性结肠切除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