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细胞是一种粒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一样来自同一的造血祖细胞。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正常值<350/μl,一天内其数量随血浆皮质类固醇水平呈相反的变化,高峰发生于夜间,低谷在早晨。循环中嗜酸性细胞的半寿期为6~12小时,大部分嗜酸性细胞留驻于组织(如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皮肤,子宫)。
嗜酸性细胞生成,看来是受T细胞通过所分泌的GM-CSF,IL-3和IL-5造血生长因子来调节的。IL-5特异地增加嗜酸性细胞生成,而GM-CSF和IL-3还能增加其他髓系细胞的生成。
嗜酸性细胞颗粒的内容物 主要的基础蛋白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对几种寄生虫和哺乳动物细胞有毒性作用,这些蛋白结合肝素并可中和肝素的抗凝活性。嗜酸性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可严重损伤有髓鞘的神经,嗜酸性细胞过氧化酶明显不同于其他粒细胞的过氧化酶,在过氧化氢和一种卤化物存在下,可产生氧化基团。艾科-莱登结晶主要成分是磷酸脂酶B,在与嗜酸性细胞增多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和嗜酸性细胞肺炎)病程中,该结晶出现在痰,组织和粪便中。
嗜酸性细胞的功能 嗜酸性细胞普遍存在于人或动物体中。其确切的功能尚不明了。尽管具有吞噬性,然而嗜酸性细胞杀伤细胞内细菌的作用不如中性粒细胞,在体内未发现嗜酸性细胞杀伤寄生虫的直接证据,但在体外对肠虫有毒性作用。并且嗜酸性细胞增多常伴随肠虫感染。嗜酸性细胞通过降解和灭活肥大细胞释放的中介物(如组织胺,白细胞三烯,溶血磷脂质和肝素)来调节速发型超敏反应。白细胞三烯可引起血管收缩和支气管收缩。嗜酸性细胞的基础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然而,长期嗜酸性细胞增多导致组织损害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