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感染是一种牛带绦虫的肠道感染,通常无症状。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带状的成虫寄居于人的肠道内,含卵的节片随粪排出并被牛摄入。虫卵在牛肠内孵化释出六钩蚴,后者侵入肠壁并随血流到达横纹肌,2个月后发育为囊尾蚴,即一个含有翻卷缩入的头节的小囊。人因吃生的或不熟的牛肉中的囊尾蚴而感染。囊尾蚴附着于肠粘膜,2个月后发育成熟为成虫。成虫(通常只有1~2条)可存活数年。
牛带绦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但在非洲,中东,东欧,墨西哥和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养牛的地区尤为多见。牛带绦虫感染在美国不常见,牛受到联邦检疫机构的监测。
症状,体征和诊断
牛带绦虫感染虽可有上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但通常无症状。无症状的病人常因排出活动的节片而就医。
通常在粪便中发现典型的孕节或很少情况下发现头节便可确诊。有时在粪中可见从破裂节片中逸出的虫卵,但该虫卵无法与其他绦虫的虫卵区别。也可用透明粘胶纸压肛周区,然后将该胶纸置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肛拭也可发现虫卵。
预防和治疗
牛肉至少在56℃烧5分钟可预防感染。肉类检疫和改善卫生条件有助于控制感染。
治疗可用吡喹酮5mg或10mg/kg单剂口服,或用氯硝柳胺2g(每片500mg,共4片)单剂口服,服药时要咀嚼并用少量水吞服(2~5岁儿童的剂量为0.5g,大龄儿童的剂量为1g)。上述两药的治愈率约为90%。若4个月内不再有节片排出,可认为已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