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器官和疾病而忽视这器官和疾病的主体的一个个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常是错误的。如果能够把患者所叙述的症状和功能缺损与其原先的人格和个性联系起来考虑的话,必然有助于了解导致主诉和缺损的性质和原因。
为评估病人的个性,医生应将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他,并倾听他的话。如果检查谈话的方式很生硬,时间又较仓促,态度较冷淡,那就难以获得有关资料。为追溯目前疾病的病史,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患者敞开思想,用自己的话来叙述疾病遭遇,这不一定须很长时间,但可使病人讲出相关的社会环境及情感反应。
应当询问病人的社会背景,以往临床各科和精神科的病史以及在生命中各时期的适应情况。童年时期父母的性格和家庭气氛,都是重要的资料,因为一个人的个性对于他应付疾病和挫折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个性特点却部分地决定于童年时期的经历。患者在学校期间的行为,交友,应付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工作的稳定和效率,性适应,社交方式以及婚烟的质量和稳定性均有助于了解其人格。医生还应该仔细问清是否滥用烟酒或成瘾物质,驾驶习惯以及有无反社会行为的迹象等。患者对于人世沧桑---挫折,失败,失落或以往患病时的态度等也很重要。
通过上述询问可以获得有关人格的廓图,包括以下一些特质:自恋,不成熟,过分依赖,焦虑,否认疾病的倾向,戏剧化的行为表现;或者相反,显得很谨慎,很谦逊,很能适应生活。特别是,这些病史资料可以说明患者在应激情况下会反复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类型,也就是说,问题究竟会表现在躯体症状方面(如头痛,腹痛),在心理症状方面(如恐怖,抑郁),还是在社交行为方面(如退缩,反抗)。也应注意对服药的一般或特殊形式(如刻板,过度镇静)以及对医生和医院的态度。有了这些资料,医生才能更好地解释患者的叙述,才能预料他会对自己的疾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出现什么样的反应,进而采取合理的治疗。
在谈话同时的观察也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病人可能抑郁悲观还是愉快随和,是否否认疾病,他可能相当温和友善,也可能显得冷酷多疑。非言语性交流常会显露出患者在言语性交流中所否认的态度和感情。例如,一个病人在谈到父母的死亡时流泪或"呜咽",说明悲伤情绪仍然在困扰着他。眼眶噙着泪珠,或其他种种表现,都可以当作体征记录在病史中。与此相似,假如患者口头上否认发怒,焦虑或抑郁,而他的姿态,手势和面部表情却表示出这些感情的话,就需要进一步询问,以便澄清应激所在,以及与疾病有关并会导致情绪抑郁的情境。然而,医生也应警惕并且记住有无误解的地方。因为,患者的内心冲突可能与疾病确有关系,也可能无关紧要,或者仅是偶与躯体疾病同时并存而已,这种关系必须经过慎重分析后才能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