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方法 腹部X线平片(肾,输尿管,膀胱的KUB平片)可显示肾脏的大小和位置,但已被超声替代。鉴于胃肠道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相似处,KUB平片有助于鉴别诊断。但肾脏的轮廓可因肠内容物,肾周脂肪缺乏或肾周血肿或脓肿而不清楚,此难题可由CT解决。可发现先天性独肾。如双肾很大可能有多囊肾,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淀粉样变性或肾盂积水。若双肾变小应考虑是双肾发育不良或硬化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硬化)的终末期。单侧肾变大提示肾肿瘤,囊肿或肾盂积水。而单侧肾变小应怀疑先天性发育不良,萎缩性肾盂肾炎或肾缺血。正常时左肾比右肾长0.5cm。
90%的人,右肾比左肾低,原因是肝脏使其移位。两肾长轴与脊柱成角度,而与腰大肌缘趋于平行。如两肾与脊柱平行,应考虑有马蹄肾的可能。如只有一侧肾移位,则可能有肿瘤或囊肿存在。
由于X线照片是两维的,除鹿角状结石外,实际上难以对泌尿道结石作出诊断,但可以在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前列腺部位发现可疑的不透光影。为了明确这些器官内特有钙化点的位置,有必要摄斜位和侧位片以及用放射造影剂进行尿路造影,超声或CT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尿路排泄造影,通常不正确称之为静脉肾盂造影)常用来显示肾脏和下尿路。通过静脉注射碘化苯甲酸衍化物进行检查。碘分子不透射线,而苯甲酸分子迅速被肾脏滤过。造影剂静脉注射后,在5分钟内浓集在肾小管,提供肾X线造影照片。肾脏CT检查通常此时进行以显示肾脏轮廓,否则可被肠内气体或内容物遮蔽。此外,还常可把囊肿和实质性肿瘤区分开来。随后造影剂出现至集合系统显示肾盂,输尿管,最终是膀胱的轮廓。显影取决于造影剂在肾脏和泌尿集合系统的浓度。所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病人只要在用造影剂时不主动排尿,便可获得最佳的X线片。血尿素氮>50mg/dl(>17.8mmol/L)或血肌酐>3mg/dl(>270μmol/L)的病人往往难有适当的X线显影。氮质血症时采用其他肾脏影像学技术(如超声,有指征时作CT检查)是比较安全和理想的。
静脉尿路造影适用于查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原因,梗阻部位造成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高血压和尿路结石。如怀疑肾脏损伤,静脉尿路造影可证实未受损肾脏是正常的,并可提供损伤侧肾脏的功能信息。但在泌尿系统创伤时最好采用CT(或有时血管造影)。
(注意:在低危险性的病人注射造影剂后偶尔会发生急性肾衰,发生率<0.5%。机制不清,可引起造影剂相关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先就有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老年人,细胞外容量不足和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病人如行造影检查,充分扩充细胞外容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及减少造影剂用量可降低危险性。)
逆行肾盂造影所用的造影剂与静脉尿路造影相似,方法是在膀胱镜检和输尿管插管后将造影剂直接注入泌尿道。当因病人肾功能差,静脉尿路造影肾脏不显影,上尿路出血但静脉尿路造影正常或上尿路有充盈缺损时,逆行肾盂造影可使集合系统和排泄系统显影更清晰。此外,逆行肾盂造影还适用于评估输尿管梗阻的程度,类型,原因和长度,或用于对静脉注射造影剂过敏的病人。也可用来详细检查肾盂肾盏的集合系统,输尿管(包括疑有输尿管阴道瘘)和膀胱。缺点是可能引起感染,肾盏因过分扩张而变形,返流现象掩盖了细节情况,急性输尿管水肿和继发性狭窄形成和需要麻醉。
顺行肾盂造影是在X线的指引下将放射造影剂注入肾盂。当由于输尿管插管失败,严重的膀胱疾病,异位或再植的输尿管,无法将造影剂注入输尿管梗阻部位以上不能行逆行肾盂造影时可选用本法。
膀胱造影是静脉尿路造影的一部分,但可能因显影不佳或充盈不完全而不满意。此时为了观察须作逆行膀胱造影(采用导管注入控制膀胱充盈)。逆行膀胱造影适用于检查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破裂,或复发性尿路感染。采用本法或膀胱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诊断膀胱输尿管返流或膀胱瘘等病症。在排尿时和排尿后摄片以明确膀胱排空是否充分。
膀胱造影后在排出造影剂时可检查男性尿道(排泄性尿道膀胱造影)。如不能插入导尿管,可逆行注入造影剂(逆行性尿道膀胱造影)以查明尿道病变。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CT比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费用高。但是,在评估肾脏肿块的性质和范围或是明确引起正常尿路变形的后腹膜肿块(如肿大的腹腔淋巴结)的病因时,CT最为有用。肾囊肿在CT呈低密度灶,静脉注入造影剂后不增强,在充盈造影剂的肾实质背景下显得特别透亮。而肾癌则不然,在未增强扫描时一般密度一样,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由于病变处血管增生而密度增强。造影剂增强扫描常有助于查明肿块内的坏死区域和含有脂肪的区域,后者提示血管肌脂瘤,并常可明确肿瘤肾外受累程度。对疑似或已知的膀胱癌,向膀胱内依次注入空气和造影剂作CT也很有用。
血管造影是最具创伤性的肾脏影像学检查,在有特殊指征时应用。造影剂可通过逆行方法注入,将导管从外周动脉(股动脉,腋动脉)插入并到主动脉腔所需的部位;也可经腰部注入,采用经皮穿刺主动脉,目前已罕用。逆行注入法最简单安全,可获得良好的血管造影图像。许多单位的常规动脉造影已被更安全的数字减影技术取代,因所用造影剂少,导管细。
血管造影最宜用于检查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如动脉瘤),CT未能诊断的肿块,肾脏肿瘤栓塞形成及CT观察不清的肾静脉和下腔静脉。了解巨大肿瘤的血管分布有时也宜用动脉造影。血管造影也可用于疑有肾性高血压;先天性肾结构,位置或血供异常;一侧肾持续性出血,而静脉尿路造影正常;新近发生的肾功能减退,而逆行肾盂造影正常或逆行输尿管插管失败;术前必须了解血供情况者(如部分肾切除术或肾移植供者)。并发症包括插管损伤血管和邻近器官,造影剂反应和出血。
静脉造影系经皮穿刺股静脉行静脉造影,常用于下腔静脉疾病的诊断。并发症少见,仅限于注射部位有血液和造影剂外渗。肾静脉插管可采取肾静脉肾素测定标本,诊断肾静脉血栓形成,评价超声或CT检查不能确定的肾脏恶性肿瘤的范围。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相对无害的检查方法,其优点是不受功能影响。而且它还能揭示某些功能状况,特别在胎儿,约在妊娠20周后即可识别出肾脏,通过膀胱容积系列评估可测知其尿生成率。超声也是检查新生儿腹部肿块,尿路感染和泌尿系统可疑异常的首选方法,因其无创伤性,结果也很正确。
通过不同位置扫描可有效地显现肾脏轮廓以及正确检查肾盂肾盏的超声图形。超声检查对诊断多囊肾,鉴别肾囊肿与肿瘤,发现肾盂积水和肾周积液或肾内出血,评估肾脏大小和实质厚度,以及给经皮肾活检或肾造口术定位等特别有效。尿毒症病人因摄取造影剂或同位素受损,超声检测是较好的诊断方法。超声对检查肾移植时肾脏大小的突然变化,发现梗阻,淋巴漏或肾周出血,以及后腹膜病变如肿瘤,淋巴结病变或出血均有效。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动脉或静脉开放程度以及血流量和流速,对肾移植病人评估或高血压病人筛查有用。
超声检查极易查明充满尿液的膀胱轮廓。正常情况下,膀胱壁轮廓随存留尿量而变化。正常轮廓变化消失,膀胱位置变形或壁异常增厚提示有盆腔或膀胱壁病变。超声检查虽可发现膀胱肿瘤,但CT是一种更为优越的技术。
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提供其他检查无法确诊的肾脏肿块的信息。磁共振可在横状面,额状面和矢状面直接成像。形态学资料从组织的三维重构中获知。CT容易区分肾脏实质性和囊性病变,但磁共振还可提供有关囊液的信息,以助鉴别出血和感染。此外,磁共振可界定血管和肾周结构,有助于诊断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肿瘤的扩展。可显示盆腔组织剖面,展现精囊及膀胱癌侵犯膀胱壁的程度。其缺点是受呼吸运动和肠蠕动的影响。对肾内钙化灶识别能力差,因钙化灶的游动质子少。
磁共振成像用gadoliniumpenteticacid作造影剂,弹丸式注射,并进行快速系列成像的应用越来越多。可提供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的信息。
形态学方法 肾活检用于组织学诊断,帮助估计预后及判断肾脏病变发生逆转或进展的可能性,评价治疗方法疗效以及了解肾脏疾病的自然进程。肾活检唯一的绝对禁忌证是不能控制的出血。独肾肾活检是相对禁忌证,需权衡利弊。一个有功能的移植肾常进行活检以检测各种类型肾脏病变(如移植肾排异,药物毒性,原发肾脏疾病复发)。活检后会使致病率增加的一些情况也属相对禁忌证:如肾肿瘤,巨大肾囊肿,肾盂积水,肾周脓肿,血液或血浆容量严重减少,严重高血压以及伴有尿毒症症状的晚期肾衰。
开放式活检很少必要---仅当经皮活检失败或非要直视活检时才使用。经皮活检时病人服用镇静剂,用X线或超声显现肾脏。病人取俯卧位,对背部的局部皮肤和肌肉进行麻醉后,插入活检针取出组织,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尿细胞学检查用于筛查尿路肿瘤高危人群(如石油化学工人,非肾性无痛性血尿病人)及膀胱肿瘤切除后随访的病人。收集初次尿和以后的几次尿标本,检查异常脱落细胞。确诊的尿路上皮肿瘤中有70%~85%的尿细胞学检查异常,但尿路的炎症或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因非泌尿生殖系癌肿而应用细胞毒药物可引起假阳性结果。在无症状病人的尿液中,仅0.1%找到癌细胞。假阴性通常是由于肿瘤低度的组织学变化。用少量0.9%氯化钠溶液用力灌洗膀胱(用注射器经导管注入50ml,然后再吸出)可提高膀胱肿瘤诊断的正确性,收集盐水中的细胞并浓集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