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
ARF及其短期并发症(如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尿毒症,出血素质)均可治疗。虽然采用了更积极的营养治疗和透析治疗,但存活率仍仅在60%左右。进一步提高存活率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常伴有脓毒症,肺功能衰竭,严重外伤,烧伤,手术并发症和消耗性凝血病等。
预防和治疗
在大手术时和术后适当维持正常液体平衡,血容量和血压;严重烧伤时输注足够等渗氯化钠;及出血性低血压时迅速输血常可预防ARF。如需用升压药,静注多巴胺1~3μg/(kg.min)可能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但临床上没有能防止ARF的证据。在ARF早期,速尿和甘露醇或多巴胺联合应用可恢复正常尿量或使少尿型ARF转变为非少尿型,但鲜有死亡率下降的证据。
需行胆囊造影的病人或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尿路造影,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防止脱水和细胞外液缺失。肾功能不全病人应避免进行尿路造影和血管造影,因为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很高。老年病人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高,因随年龄增长GFR自然下降。某些肿瘤病人(如淋巴瘤,白血病)在溶细胞治疗前应考虑给予别嘌呤醇和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或乙酰唑胺)治疗,并增加饮水或静脉补液增加尿量,以减少尿酸盐结晶。
透析(参见第223节)可改善液体和电解质不平衡及允许充分的营养。但至于什么时候开始透析,透析的频率或透析能否促进恢复和提高生存率尚无定论。然而用生物相容性膜(如聚砜膜,聚丙烯腈膜,聚甲酯丙烯酸甲酯膜)进行血液透析比铜仿膜可促进肾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www.med126.com
仅在无条件透析或病程<5天的无并发症的ARF时才应给予非透析治疗。所有经肾脏排泄的物质(如地高辛,某些抗生素)的应用必须进行调整。应限制水的摄入,其量相等于尿量加上肾外失水量再加上500ml/d的非显性失水量。摄水量可进一步根据保持血清钠浓度在正常范围进行调整。体重是反映液体摄入量的一个指标;体重减轻达0.5kg/d是患者未摄入足够的基础热卡需要的缘故,而任何体重增加都必须认为是液体过多。除原有钠和钾缺乏或胃肠道丢失外,一般应减少钠和钾的摄入。为减少氮丢失,采用口服或静脉应用必需氨基酸和葡萄糖或高度浓缩的碳水化合物,但有液体负荷过多,高渗和感染的风险。餐前使用钙盐(碳酸盐,醋酸盐)有助于维持血清磷<5.5mg/dl(<1.78mmol/L)。阳离子交换树脂聚苯乙烯磺酸钠15g口服或制成水悬液或糖浆(如70%的山梨醇)直肠给药每日1~4次有助于在不透析治疗时维持血清钾<6mmol/L。膀胱内插管仅在必需时使用,因可增加尿路感染和尿脓毒症的危险。
一旦梗阻解除,可出现多尿,排泄大量钠,钾,镁和其他溶质。故可发生自限性的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镁血症,或细胞外液容量显著减少及外周血管虚脱。在很多病人,梗阻解除后出现大量利尿是对梗阻期间细胞外液扩张的一种生理反应而并不损害容量状况。梗阻解除后过多应用盐和水会延长利尿期。
少尿后期必须密切监测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防止可能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细胞外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钾的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