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诊疗 > 消化内科疾病 > 正文
缺血性结肠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缺血性结肠炎(消化内科),肠道供血主要来自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当这些血管发生血运障碍,相应肠道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症状表现:

1.急性腹痛:原发性,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早期恶心呕吐,后期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若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肠坏死,腹膜炎;2.血性腹泻;3.发热;4.好发于老年人,多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休克和长期服药等病史。

诊断依据:

1.大于或等于五十岁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时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压药、心律失常,休克等诱因。2.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3.多有贫血,结肠镜有特征性缺血坏死表现;钡灌肠X线检查,急性期可见拇指印,后期肠道狭管征象;肠系膜动脉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表现。

治疗:

治疗原则 1.禁食、中、高流量供氧;2.积极消除诱因及治疗伴发病;3.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改善肠粘膜缺血状况;4.使用抗生素;5.改善全身状况,抗休克,补液及纠正心衰;6.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7.必要时手术治疗。

预防常识: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坏疽型愈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

相关文章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203-3 充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浅谈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