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消化内科)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结核性腹膜炎约占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近年来,结核性腹膜炎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轻型、不典型者仍不少见,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
症状表现:
1.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盗汗、消瘦、贫血和水肿等;2.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3.腹部包块、压痛、膨隆及腹水征阳性、腹壁柔韧感;4.其他部位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表现。
诊断依据:
1.青壮年特别是女性患有肺结核或其他腹膜外结核的病人;2.发热、乏力、盗汗、消瘦;3.腹痛、腹胀、腹泻、便秘;4.腹部包块、压痛、柔韧感、腹水;5.X线检查有肠结核、肠粘连等征象;6.腹水检查为渗出液;7.腹水PCR检查阳性;8.腹水细菌培养及动物接种阳性。
治疗:
治疗原则 1.加强营养、适当休息;2.对症支持;3.抗结核药物;4.肾上腺皮质激素;5.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初治病人:(1)六个月疗程:2SHRZ/4HR、2EHRZ/4HR、2HRZ/4HR、2HRZ/4H3R2、2HRZ/4H3R3;(2)八个月疗程:2SHRZ/6HT;(3)九个月疗程:9HR;(4)十二个月疗程:2SHE/10HE。2.初治失败的病人:更改方案,疗程至少一年,采用每日给药的方案,用以前未用过或用药时间很短的并且与过去用药无交叉耐药的3种药物,待病情控制后,至少用2种药物完成全疗程。3.对渗出型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的病人,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口服连续2~3周,减轻纤维化,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促进腹水消减。
预防常识:
结核性腹膜炎大多是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源通过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感染。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结核性腹膜炎轻重悬殊,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为肝硬化腹水、肠梗阻、伤寒、慢性胆囊炎,胃肠道肿瘤,腹腔淋巴瘤、盆腔肿瘤,卵巢囊肿等,注意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经休息和抗结核治疗可得到满意的疗效,但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肺结核或粟粒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预后较差。用药应以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为原则,应特别注意药物副作用。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对已有肺结核的病人,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应采取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痰液而造成肠道感染。牛奶必须煮沸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