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诊疗 > 血液内科疾病 > 正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继发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被消耗,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出血、溶血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

1.出血:广泛而自发性出血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2.休克:表现为肢端发冷、青紫、少尿、血压下降等。3.栓塞:可见于肺、肾、肠、脑以及皮肤等脏器的栓塞,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肺栓塞可引起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抽搐昏迷等。肾微血管栓塞可引起腰痛血尿或无尿。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等。4.溶血:一般较轻微,早期往往不易察觉。急性溶血时可表现皮肤粘膜苍白和黄疸

诊断依据:

1.存在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1)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4)抗凝治疗有效。3.主要诊断指标: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数低于100×10的9次方/L或呈进行性下降。(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或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5)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低。4.疑难、特殊病例应有下列实验室检查1项以上异常:(1)因子Ⅷ:C降低、vWF:Ag升高,Ⅷ:C/vWF:Ag比值降低。(2)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3)血浆β-TG或TXB2升高。(4)纤维蛋白太A(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化率增速。(5)血栓试验阳性。

治疗:

治疗原则 1.消除病因或诱因。2.抗凝治疗。3.使用抗血小板药物。4.抗纤溶药物。5.补充凝血因子。

用药原则 DIC早期,首次肝素,也可同时应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禁用纤溶抑制剂。中期,仍以肝素治疗为主,补充血液及凝血因子,慎用纤溶抑制剂。晚期,以纤溶抑制剂及补充血液及凝血因子为主,酌情使用小剂量肝素。

预防常识:标点医药网 //www.lindalemus.com/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预后与能否及时控制原发病及诱因关系密切。因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切不可耽误病情。

相关文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鉴别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