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外科诊疗 > 普通外科疾病 > 正文
胃肠道外瘘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概述:

胃肠道外瘘(普外),因各种病因所形成的胃肠道与体表之间的病理性通道,称为胃肠道外瘘。其多发生在胃肠道与腹壁之间。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的外科病理状态,多为腹腔严重感染、胃肠道本身病变、腹部外伤和手术创伤所造成。发生后因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多数胃肠道外瘘病人通过全身和局部治疗,在发生后3-6个月能自行愈合;少数不能自行愈合者或严重者需通过手术矫正治疗才能愈合。严重者而又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本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已大为改观。

症状表现:

1.胃肠内容物自体表创口(即瘘口)流出,瘘口可经久不愈;2.早期可有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的表现,即发热、腹胀或局限性压痛、反跳痛等;3.全身可出现脱水酸中毒营养不良;4.瘘口局部皮肤可出现糜烂及感染;

诊断依据:

1.体表自瘘口,并有胃肠道内容物流出;2.口服染料(常用活性碳或美兰液)可自瘘口流出;3.自瘘口注入造影剂可发现瘘口与胃肠道之间相通;

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2.营养支持治疗;3.输血纠正贫血;4.抗生素治疗;5.瘘口及其周围充分引流。若伴有腹膜炎者则需同时引流腹腔,控制腹腔内感染。6.经过一段时间(2-3周)瘘口引流,瘘管已形成后,采用瘘口堵塞疗法。对瘘口较长、直径小于1cm者,用外堵法;对瘘口大、瘘管短或唇状瘘口者,用内堵法;7.瘘口周围皮肤有糜烂时,可涂以氧化软膏保护;瘘口周围组织形成脓肿者应切开引流;8.手术治疗:适用于唇状瘘;伴有远端肠道梗阻的肠瘘;瘘管周围疤痕组织过多,瘘管内已有上皮增生或瘘管周围有异物存留者;多发性瘘;继发于胃肠道特殊病变如癌肿、结核或局限性肠炎等的肠瘘;经全身和局部治疗不能治愈者,或肠内容物每日排出量大于500ml的肠瘘。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除;瘘口单纯缝合修补术;部分肠切除与肠吻合术;瘘口上、下肠襻间的短路吻合术;瘘口的贴补术或瘘口肠吻合术.

预防常识:

本病的发生绝大多数与腹腔感染和胃肠道手术有关,因此,及时诊治腹腔和胃肠道感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仔细,术后出现并发症时及时正确处理,常常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在胃肠道外瘘的处理上,医务人员要细心观察和耐心治疗,在外瘘形成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而采取手术治疗,这往往使治疗失败或病情加重复杂,同时,避免病人受多次手术之苦;外瘘形成病情稳定后,应及时取有效方法促使瘘口愈合,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对需要手术治疗者,应对手术的困难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估计充分,提出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性。

相关文章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紊乱
32-2 肠道充气(嗳气;腹胀)
161-10 肠道原虫:阿米巴病(内阿米巴病)
28-1 胃肠炎概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