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患者因口干舌燥,可给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以生津止渴。
⑥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每周测一次体重,多饮多尿甚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餐前测尿糖,根据尿糖的多少决定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长期注射要经常更换部位,以免形成皮下硬结。
⑦严密观察有无头晕、心慌、汗出等低血糖症状,若有立即口服糖水一杯,如不能控制遵医嘱静推50%葡萄糖液。
(2)中消:①让患者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
②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中消患者多食善饥。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菠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茄子等。
③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达到养阴增液。
④因患者大便干结,可多食萝卜、青笋、黄瓜等以清胃热,也可给予麻仁丸、蜂蜜水润肠通便。并可常用鲜菠菜根100g,干鸡内金15g,水煎服,每日2~3次,达到润燥养胃作用。
(3)下消:①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②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
③皮肤干燥发痒者避免抓破,注意皮肤清洁,内衣柔和平贴,有汗液时勤换、勤洗澡,发生疖疮及时处理。
④患者病程长,心情烦躁,头昏无力更要体贴关怀。
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气有苹果酸味时,考虑为酮中毒,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⑥此证尤其要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若“三多症状”严重,并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多属危候:如发现患者神情淡漠,或烦躁异常,不寐或言语错乱,或头昏头痛特甚,都可能是昏迷的先兆,应加强观察,备好急救物品。
4.养生指导(1)生活安排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寒温适时。
(2)适当参加文体娱乐,不宜食后则卧,终日久坐,坚持打太极拳锻炼。
(3)节制饮食,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之品,常吃黑芝麻、葱、胡萝卜,有助改善乏力症状。并经常服用七味白术散和六味地黄丸或黄芪代茶饮,巩固疗效,以防复发。
(4)节制房事,以固肾气。
内伤发热本证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的发热,与外感发热不同,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常为低热,有时也有高热。西医的功能性低热、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发热,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均可参照中医内伤发热证候辨证论治施护。
1. 病因病机 情志抑郁、劳倦过度、饮食失调、瘀血内停,是本证的主要原因,现分述如下:(1)肝经郁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 ,肝火内盛,以致发热。
(2)瘀血阻滞;外伤、血证引起瘀血内停,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引起发热。
(3)中气不足: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理,脾胃气虚,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发热。
(4)血虚失养: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或因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发热。
(5)阴精亏虚: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致阴精亏损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2.辨证论治 对内伤发热一要辨明证候之虚实,二要辨病情之轻重,针对病机进行治疗,为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
(1)肝郁发热:证候:时觉身热心烦,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瘀血发热:证候;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而不欲饮,躯干和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或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气虚发热:证候;发热常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4)阴虚发热:证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烦躁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3、辩证施护(1)肝郁发热:①肝郁内伤发热病程一般较长,常感身热心烦,故需多加安慰,鼓励,使之心情舒畅,减少烦恼,安心养病。
②本证虽属于内伤发热的实证,但也有正虚的一面,饮食上仍要加强补养,给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清热解郁食品如芹菜、黄花菜、绿豆粥、金桔、雪梨、赤豆粥等。
③患者不必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从而增强体质,利于早日恢复。
(2)瘀血发热:①此证应卧床休息,尤要加强夜间巡视,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出现高热在未查明原因时,切不可随便退热。
②患者口燥咽干而欲饮,要劝导多饮果汁、开水,忌食坚硬、辛辣食品。
③因跌仆损伤而引起的瘀血发热时,要配合治疗原发病灶。
(3)气虚发热:①要卧床休息,尽量少活动,防止劳累后病情加剧。
②注意保暖,但要防止自汗过多而亡阳。
③此证体虚脾胃功能受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如薏米、山药、茴香、山楂、牛奶、蛋等,避免腻滞之品。
④中药宜温热服,服后要休息片刻,并加盖衣被,使微微汗出。
⑤气虚患者常服补中益气汤或丸药,达到益气甘温除热之目的,但要注意有外感时暂停服。 若素体阴虚,虚不受补者禁用,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胃肠灼热,口舌鼻部生疮舌红苔燥应停药。
(4)阴虚发热:①此证候病程长,缠绵难愈,又是内伤发热中最见的病证,故要更加关心、照顾、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患者性喜凉爽,室内温度宜低,空气保持湿润。
③夜寐盗汗者,夜间衣被不宜盖得太厚太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④饮食上可选百合、绿豆、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等滋阴之品,忌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品。
⑤长期发热,引起口腔干燥、口糜,要加强口腔护理。素体虚弱,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养生指导(1)居住环境要避风、安静、寒温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