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儿科护理理论详解—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其程度与创伤部位、性质、范围、炎症反应强弱有关。活动时疼痛加剧,制动则减轻。疼痛一般在伤后2~3日缓解,如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表示可能并发感染。
2.体征创伤导致组织出血、渗出,局部出现淤斑、肿胀或血肿。组织结构破坏直接导致功能障碍。局部疼痛时,因机体保护性制动致使运动受限;局部炎症也可引起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可见不同程度的伤口,其大小、形状、深浅不一,伤口有外出血或血凝块,有的可能有异物存留。
3.全身反应伤后受伤区域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毒性产物吸收后作用于体温中枢可引起发热,一般在38℃左右。如发生脑损伤或继发感染,病人将出现高热。创伤后,由于疼痛、失血、失液、精神紧张等原因,下丘脑垂体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出现应激反应,病人可表现出神志淡漠,焦虑不安,脉搏细速,呼吸加快,口渴,尿少,食欲不振以及机体代谢活动的紊乱,如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体重减轻,贫血。
4.并发症
① 感染: 是常见并发症。开放性创口沾染细菌,闭合性创伤如致消化道、呼吸道受累或破裂,都可引起感染。同时,由于创伤后机体免疫力减弱,或者肠道粘膜缺血使屏障功能减退所致肠道细菌移位,也是创伤并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伤后还可能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
② 休克: 严重创伤、失血、并发严重感染等,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障碍而发生休克。休克后可发生急性肾衰竭、ARDS等MODS。
更多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