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玉勾相那保
|
汉语拼音 | TIESHENGJIEGUMU
|
拉丁名 | Sambucus adnata Wall. ex DC.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忍冬科植物血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0.5~1.5m。茎和幼枝初时被短柔毛,老时逐渐光滑,髓心白色或带红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托叶小,狭卵形至披针形,长3~5mm,小叶片3~9枚,上部对生小叶或至少最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互相联合,有时还与顶生小叶相联,狭矩圆状披针形,长5~12cm,顶端狭尖,边缘有锯齿,基部常偏斜,两面疏生微柔毛或近无毛,沿叶轴、叶柄、叶脉毛被较密,复伞房花序顶生,径8~15cm,密被短柔毛,初级分枝3~5,次级分枝常三歧式。花辐状钟形,萼钟形,长1.5~2mm,萼齿卵状三角形或三角形,长0.5~0.8mm,花冠白色带红色,径3~4mm,裂片倒卵形,比花冠管长,雄蕊5,与花冠裂瓣互生,花药黄色;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红色,近球形,径3~4mm,具3核。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印度、尼泊尔等地亦有。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400-3800m的林间、林缘或沟边潮湿地。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花盛期采集地上部分,切断,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茎淡紫色至紫黑色,圆柱形,表面具纵皱沟,光滑或被短柔毛(幼枝),质硬而脆,髓部发达,叶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矩圆状披针形,顶部狭尖,边缘具锯齿,基部常偏斜,两边被柔毛或近无毛。复伞房花序,密被短柔毛,花细小,淡黄色,辐射钟形。偶见红色果实,类球形,内有种子3枚,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1.茎(直径5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层,类方形或长方形,外壁角质层厚至12μm,皮下1~2层细胞内含红棕色或黑棕色物质。皮层由2~8层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类圆,壁微皱,皮层薄壁细胞一般为1~2层,棱角下为厚角组织;油细胞类圆形、类三角形或椭圆形,其内充满红棕色油状物。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环列,无限外韧维管束二十多个,韧皮部狭窄,内有分泌细胞,形成层由2~6列细胞组成,细胞小,扁方形连接成环,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大多非木化。髓宽广,约占茎的大部分;分泌细胞类圆或类椭圆形,直径45~130μm,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团块物。 2.叶横切面:表皮细胞扁方形,主脉部分细胞类方,较小,外被角质层,上表皮主脉处常见单细胞非腺毛,上下表皮可见稀疏细小的单头单柄毛。栅栏细胞1~2列,外层较长,内层短柱状,海绵组织细胞略切向延长,胞间隙较小,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细胞,以下表皮为多,皮层细胞类圆,可见分泌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宽,扁半圆形,细胞内充满类圆形,大小不等的块状物;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或散列。 粉末鉴别:灰绿色。叶碎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长方形,具脑状角质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壁薄;上表皮细胞壁念珠状增厚,垂周壁平直。下表皮具气孔和毛茸,上表皮具单细胞非腺毛,无气孔。气孔长圆形,直径20~32μm,长25~50μm,副卫细胞4~5个,不等式。腺毛为多细胞毛,长125~138μm,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3~8个细胞组成,直径43~51μm,内充黄棕色物质,柄部2~3个细胞,直径21~25μm,非腺毛为单细胞圆锥形毛,长102~113μm,壁厚约7.5μm,表面光滑,基部直径31~45μm。花粉粒类圆形,直径14~18μm,外壁分层明显,外层稍厚,表面近光滑,萌发孔3。外果皮碎片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厚化,念珠状,表面具细长的角质纹理。细胞内充有黄棕色物质,种皮厚壁细胞黄色或鲜黄色,侧面观长条形,直径12~25μm。长50~75μm,壁厚7~10μm,孔沟明显,非木化或部分木化,与下层厚壁木化纤维垂直排列,分泌道及分泌物众多,大小不一,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道长条状,周围细胞界限不明显;分泌物脱出后呈不规则块状,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茎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色黄,表面具平直粗疏的角质纹理,有时可见气孔。螺纹或网纹导管,直径7.5~38μm。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甘,性寒。有小毒。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味苦、甘,性寒。有小毒。
|
归经 | |
功效 | 接骨,愈伤。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3~6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七味接骨散:接骨木、荜茇、胡椒、干姜、人胆、熊胆、猪胆。主治创伤,消肿,防止感染,育新肌。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历史详见玉勾相嘎保(双花千里光)的记载。 本品为玉勾相黑的一种。用作黑玉勾相的接骨愈伤药种类很多,特点各异,但在藏医临床上记载不多,有的藏医还认为黑玉勾相藏医不用。目前各地能查到的用法基本一致。西藏、青海、四川用本品;青海还用柳叶菜风毛菊Saussurea epilobiodes Maxim.;川西用山风毛菊Saussurea umbrosa Kom.;并在《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注明,山风毛菊有消炎抗菌,行血去瘀之功效,因而有的藏医以山风毛菊的全草作“三七”用。云南迪庆州民间藏医把本品称敦那合,用根治疗水肿。 附双花千里光:《晶珠本草》记载:玉勾相清热,解毒、疗疮。让钧多吉说:玉勾相解诸毒。《如意宝树》记载:玉勾相生长在河川低地。功效清肝胆诸热,清解毒热有特效。玉勾相分黑、白两种。《形态比喻》记载:白色种高山不生低地生,生长在低地山沟;根茎细枝缠绕,叶像桃叶,叶背有蜡汁,花红黄色,像兀鹰头,气味芳香。为治疮解毒之良药。黑色种,花蓝色,状如紫菀花,为接骨愈伤药。接骨愈伤药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临床要分清。 本品系玉勾相白的一种。今各地用药及记载基本一致,均为千里光属(Se-necio L.)多种植物。本品枝弯折,叶片具浅齿,披针形颇似桃叶,花黄色而具冠毛,有香气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西藏、川西、甘南、青海还用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额河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川西千里光Senecio solidagineus Hand.-Mazz.。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