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矮垂头菊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芒间赛保
汉语拼音
AICHUITOUJU
拉丁名
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丛生小草本,高5~20cm。须根。茎直立或斜生,黑紫色,有条棱,疏被白色绵毛,近花序基部混生黑褐色柔毛。茎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罕有圆形,不等大,长0.7~6cm,宽1~4cm,先端钝或钝圆,边缘略反卷,具钝齿或波状齿,基部楔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脉明显,掌状,3~5条;叶柄扁平,基部抱茎,茎上部叶长约2cm,无柄,略带紫色,头状花序辐射状,单生茎顶,直径约4cm;总苞钟形、总苞片披针形,一列,长7~11mm,宽2~3mm,先端渐尖,外面密被黑色和白色柔毛,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长1~2cm,先端有2~3齿,有褐色平行脉纹,管状花,黄色或橘黄色,长约7~9mm,先端5列,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顶端钝圆,具毛; 冠毛白色,1列,刺毛状,与花冠等长,瘦果光滑,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北部。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700~5300m的高山碎石带、河滩碎石间及草甸中。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果期7~9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7~8月采全草,洗净,晾干。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片皱缩或破碎。根须状,细长,褐色,茎黑紫色,圆柱形,有数条纵棱,疏被白色绵毛,近花序基部混生黑褐色柔毛;断面灰白色,髓部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略反卷,具钝齿或波状齿,上表面灰绿色,光滑,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形,外面密被黑色和白色柔毛,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1.根(1.5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扁长方形,外壁厚至9μm,内壁及侧向壁薄,木质化。皮层较宽,细胞略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小,扁长方形,凯氏点明显。中柱鞘薄壁细胞环列,维管束3个,辐射形。
2.叶(中脉)横切面,叶上表皮细胞扁方形或类方形,外被角质层,气孔深度凹下;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或类扁方形,密生多细胞非腺毛,外被角质层。叶肉组织中栅栏细胞多为3列,有时2列,垂周壁细波状弯曲;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形,壁弯曲,胞间隙大。中脉维管束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细胞2~3列,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半圆形,导管径向单列。
粉末鉴别:灰绿色。非腺毛众多,均碎断,由5~10数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长方形、长椭圆形,有时细胞缢缩,直径27~50μm,内充红棕色分泌物,顶端细胞狭窄,扭曲成鞭状,长均在1mm以上。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类长方形,细胞壁深波状弯曲,壁薄,气孔长圆形,密集,凹下,直径37~45μm,长51~63μm,副卫细胞5~6,不定式,密布非腺毛。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细胞端壁多平截,壁薄,平直,可见气孔和非腺毛,苞片上表皮细胞斜长方形或长条形,末端斜向相连,壁较平直,呈重叠状,重叠厚度6~14μm,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壁波状弯曲,密生多细胞非腺毛;上下表皮均可见不定式气孔。花粉粒淡黄色,类圆形,直径31~46μm,外壁分层明显,壁厚,表面具刺状突起,萌发孔多不明显,明显者3个。冠毛为多列性分枝状毛,各分枝为单细胞,分枝短刺突状,直径15~26μm。厚壁细胞较小,类方形或多角形,长径40~77μm,短径37~42μm,壁厚10~13μm,微木化,孔沟稀疏明显,层纹隐见,壁孔类圆或椭圆形。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较大,壁念珠状增厚,并有不定式气孔分布。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微细波状弯曲,微木化,端壁平截或斜截。螺纹或网纹导管,直径10~17μm。草酸钙晶体,类方形、菱形、斜方形,直径7~15μm。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丸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十一味养血丸:耳草,羽叶点地梅紫草矮垂头菊,宽筋藤,藏木香当归川西小黄菊鬼箭锦鸡儿膏,山荆子膏,儿茶膏。
药性
味苦、性凉。 《形态比喻》:黄色种味微苦。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
性味分类
主治
治疗毒、疫疠肿胀、风血引起的上身疼痛。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十一味养血丸:兔耳草75g,羽叶点地梅150g,紫草50g,矮垂头菊75g,宽筋藤50g,藏木香100g,当归100g,川西小黄菊1OOg,鬼箭锦鸡儿膏250g,山荆子膏250g,儿茶膏250g。除三种膏外,八味药粉碎成细粉,加入三种膏,混匀制丸,干燥,即得。可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悸失眠、四肢麻木。用于高血压病。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芒间治疔疮,散肿止痛有特效,本品分为黄、黑两种(分别称为芒间赛保、芒间那保)。《形态比喻》记载:芒间赛保味微苦,功效治疫疽。《芒间配方长生甘露》记载:芒间那保解疫疽之毒,高地不生长,在低处的石岩、土沟、砂地等地区生长。根木质化,茎基部枯存叶柄如铜针排列,状如兀鹰毛卷曲,叶厚、花黄色,气味很大,手捏时有胶质粘液。让钧多吉说:芒间治热性疔疮、疫疽。《蓝琉璃》记载:芒间分为三种,芒间赛保、芒间那保和芒间曼巴(次品)。芒间赛保味微苦,功效治疫疽,比紫菀略大,花黄色,花瓣似双刃剑,气味大,常称为“欧巴拉巴”(意为:头鹰的爪)。《形态比喻》记载,芒间那保生长阴山坡,高约一扎,叶似壮丹叶而厚,有油润粘液,有气味,花状似金轮,花蕊黑色似紫菀,功效治疫疠、疫疽。芒间那保又可分上、下两品,前述是上品。《形态比喻》说:“下品(芒间曼巴)生长在岩石间,叶被柔毛,有粘液,气味大,花状似紫菀,高低约一扎至四横指,功效治疫疠,疫疽”。如上述,下品植株高低约一扎至一肘,叶大而长,花状如卓玛花,气味大。
上述对芒间的分类,以黑黄为主,质次者藏医临床未用。据查证,黑者系牻牛儿苗科植物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已做为芒间那保收入;而黄者藏本草因记载不明确,待查,暂以民间用药经验并对照《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的记载,将本品作为芒间赛保收入,以便进一步查证。今西藏用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  ex  Dunn;川西用线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青海又将作热肖使用,值得商榷。青海、甘孜均用本品。
关于熏倒牛做芒间那保使用,因藏本草记载不同而说法不一。《正确用药图鉴》(清代绛贝多杰)记载黑芒间长在沙地,高一掐(按约200mm);叶似莲花,厚而带油质,具粘性,气很香;花黄色似金轮,花蕊似藏药紫菀;叶似铜针卷起,被白毛。与熏倒牛对照,其与《晶珠本草》相似之处是被腺毛(粘性),气味大(有异臭),花黄色等,但其植株高(0.6~1m),花不似紫菀花而非是藏本草所指的正品。据《正确用药图鉴》描述及其附图,经查证,应为臭蚤草,其叶形与叶的着生情况及花形均与记载相似,尤其有粘液,具恶臭,花黄色又符合《晶珠本草》之描述,结合二典著考证,臭蚤草似应为芒间那保正品。但西藏将臭蚤草作芒间赛保使用,此与藏本草记载不符。至于芒间曼巴,究属何物,有待近一步查证。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垂头菊
垂头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