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鸭嘴花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哇夏嘎
汉语拼音
YAZUIHUA
拉丁名
Adhatoda vasica Nees.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本品以爵床科植物鸭嘴花的干燥地上部分。
动植物形态
灌木,高达3m,幼枝密生灰白色微毛,各部揉后有特殊臭气。叶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8~15cm,顶端渐尖。花序穗状,长5~7cm,粗约2.5cm,苞片椭圆形至宽卵形,长1.5~2cm,小苞片披针形,稍短于苞片,花萼裂片5,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mm;花冠白色有紫纹,长约2.5cm,外有短柔毛,2唇形,花冠筒稍短于唇瓣,下唇稍宽而3深裂,上唇2微裂; 雄蕊2,着生处有一圈柔毛,2药室不等高。蒴果近木质,长约2.5cm,上部具千颗种子,下部实心似短柄状。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印度至中南半岛也有。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林间、灌丛或草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花盛期采集地上部分,晾干备用。
药用部位
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多已破碎成段。茎具节,中空有髓;嫩茎表皮灰绿色,具细纵皱纹。密被白色细短毛,质硬而脆;叶绿色至褐色,皱缩,完整者呈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长1~2cm,叶脉明显,呈羽状排列。穗状花序,黄色至黄褐色,苞片宽卵形,小苞片披针形,萼片5,矩圆状披针形,花冠二唇形。气特异,味苦。
显微鉴别:1.茎(直径3~4mm)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壁厚微木化,外被角质层,并可见多细胞具壁的非腺毛。其下具有近十列非木化厚壁细胞。皮层较宽,细胞切向延长且较大。皮层、栓内层、韧皮部等薄壁细胞内充满黄色块状物。中柱鞘由1~3列石细胞构成一环带。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单个散列或2~3个并列。射线细胞一列。髓部宽广,占横切面的1/2 多,细胞类圆形,壁略厚,微木化。
2.叶横切面:表皮细胞扁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均被薄的角质层,并具毛茸、腺鳞和气孔。叶肉栅栏组织细胞2列,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主脉维管束3个,中间大,弯弓形,两边小。类圆形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韧皮部狭窄。上下表皮内均有厚角组织。
粉末鉴别:黄绿色,味稍苦。花粉粒浅棕黄色,矩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38μm,长48~63μm,外壁分层明显,较厚,表面具似网状雕纹。腺鳞顶面观类圆形,6~8细胞,直径18~26μm,柄单细胞,极短,直径约至14μm,内含鲜黄色或棕黄色物质,角质层薄。非腺毛1~3细胞,平直或向一侧稍弯曲,末端尖,长31~145μm,顶端细胞占全长1/2~1/3,直径6~13μm,壁稍厚,表面具细小的疣状突起,足部膨大,圆形或椭圆形;萼片非腺毛2~4,平直或弯曲,端壁相接处膨大,直径10~18μm,长约175~360μm顶端细胞占全长1/2~2/3,壁上具疣突。石细胞成群或散在,淡黄色或黄色,呈长方形,直径17~25μm,长38~81μm(125μm),壁厚6~14μm(亦可偶见壁较薄者);层纹不明显,孔沟明显,呈分枝状,胞腔多细小。叶碎片无色或黄绿色,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呈浅波状弯曲,内含草酸钙方晶;上表皮无气孔,毛茸较少,下表皮气孔(直轴式)密集,毛茸众多。苞片,萼片碎片无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细胞壁深波状弯曲,可见毛茸分布;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茎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方形、类方形,壁平直,稍厚,可见众多的非腺毛、腺鳞及气孔。花冠表皮细胞无色,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壁深波状弯曲,厚至7μm,外壁呈乳头状突起,隐见角质纹理,具多细胞腺毛和腺鳞。导管可见网纹、具缘纹孔以及螺纹导管,直径9~18μm。草酸钙方晶易察,直径7~16μm。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壁厚微木化,壁孔明显。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五味獐芽菜汤:獐芽菜,波棱瓜子,麻花艽,鸭嘴花,唐古特乌头。 方二:十三味唐古特乌头散:唐古特乌头,波棱瓜子麻花艽,獐芽菜,鸭嘴花,苦荬莱,短管耳草小檗皮,节裂茴香金腰草牛黄,藏红花(各地多以红花代),止泻木红耳鼠兔粪膏。 方三:五味红耳鼠兔粪膏汤散:红耳鼠兔粪膏,马兜铃,鸭嘴花,藏红花熊胆。 方四:鸭嘴花。
药性
味苦,性凉。 《形态比喻》:味苦,性凉。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 《蓝琉璃》:味苦,性凉。
归经
功效
清血热、肝热、赤巴热,止刺痛。
性味分类
主治
治血热病、肝热病、赤巴病、跌打损伤、疮肿痛。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15~20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五味獐芽菜汤:獐芽菜250g,波棱瓜子125g,麻花艽200g,鸭嘴花200g,唐古特乌头175g。粉碎成粗粉,混匀,即得。可治头痛、巩膜黄染、口苦、口干、发热。用于胆热病。水煎服,每服5g,每日2~3次。
方二:十三味唐古特乌头散:唐古特乌头500g,波棱瓜子400g,麻花艽250g,獐芽菜250g,鸭嘴花250g,苦荬莱250g,短管兔耳草200g,小檗皮250g,节裂角茴香200g,金腰草250g,牛黄250g,藏红花(各地多以红花代)350g,止泻木600g,另加红耳鼠兔粪膏适量等。共研细粉,混匀,即得。有清热解毒,凉肝利胆之效,用于治疗胆热症。
方三:五味红耳鼠兔粪膏汤散:红耳鼠兔粪膏150g,马兜铃225g,鸭嘴花200g,藏红花175g,熊胆5g等。共研粗粉,混匀,即得。每服5g,水煎服。用于治疗肝区疼痛、上身疼痛、巩膜发红、躯体沉重等肝热病。
方四:鸭嘴花单味,治呕吐,吐痰,尤其对胆血病引起的口鼻出血及恶血下泄有特效。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哇夏嘎治血热病。哇夏嘎树大,状如核树(达尔赛)的幼苗,茎空有髓,分枝处如鸟爪,膨大有节,花白黄色,嫩枝叶可当菜吃,分为白、红、蓝三种,为上品。下品产于藏地,叶、茎状如香薷(藏药品:息柔赛保),花黄色或蓝色,质量有佳次之分。不产哇夏嘎的地方,可用蛇果紫堇(藏药名:那冬赛果)代替,叶、花状如高紫堇(藏药名:当日丝哇),花黄色,茎方形较长,味苦,茎断枝一端放入热血中,热血能沿茎内壁上升到另一端。《形态比喻》记载:哇夏嘎树大,叶厚,花白黄色有光泽,味苦,性凉,功效止刺痛,治肝热病、血病、赤巴病。让钧多吉说:哇夏嘎治血病。又说:耶冬赛果清热。那木卡参见说:不分析鉴别实物样本,不辨别性味,而把“登那冬赤”、“则合纪益毛沙”(岩生假耧斗菜)、“敦布斋宁玛”等茎长,叶像黄精叶(藏药名:拉尼),茎尖有穗的植物和藏(藏药名:喔年)认作哇夏嘎是错误的。《蓝琉璃》记载:哇夏嘎热地川滩中生,树大叶厚,花黄白色,有光泽,味苦,性凉。《祖先口述》记载:哇夏嘎治一切血热病。哇夏嘎顶端可做蔬菜用,有白、红两种。据查证,哇夏嘎是藏医临床常用药,但又是使用比较混乱的品种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上品哇夏嘎藏区不易得,大都使用代用品,因其使用频繁,各地使用品种的差距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增大了,据1840年成书的《晶珠本草》指出:在当时哇夏嘎就有用药混乱的现象。这一百五十多年来,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就更趋混乱了。现将调查到的情况列于后,供参考。哇夏嘎上品,云南有专家首先提出为鸭嘴花,青海省藏医院专家提出为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  Roem.,《西藏中草药》收载为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on。据《晶珠本草》等书记载描述的上品的特征有:①树大,状如核桃树幼苗;②叶厚;③茎空有髓,④分枝处如鸟爪,膨大,有节;⑤花白黄色,有光泽;⑥嫩枝叶可以当菜吃;⑦味苦,性凉;⑧藏地不产,产于热地川滩中。据此,鸭嘴花和香椿的性状与记载有相符之处,而紫苏与这些特征相距甚远,可以排除。此外,与拉萨藏医院收藏的79幅《四部医典》挂图对照,见其叶大,对生,枝粗壮四棱,节膨大,与鸭嘴花相似。但是,香椿的叶厚,枝有髓,分枝处膨大有节,花白色,嫩枝叶可当菜吃,味苦、涩,性凉等特征与上述记载也有许多相近之处。另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香椿叶味苦、涩、性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痢疾,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等,与哇夏嘎的味苦,性凉,清血热,肝热、赤巴热,止刺痛,治血热病、肝热病、赤巴病、跌打损伤、疮疖肿痛等亦有相近之处。因而,对哇夏嘎上品是香椿的考证也应当认真对待。哇夏嘎下品,各地使用的几乎全是婆婆纳属的植物,如纤毛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 Fisch.、毛果婆婆纳Veronica  eriogyne  H.Winkl.等,其叶、茎外观与香薷有相似之处,与上述《晶珠本草》的记载相符。但亦有依据《晶珠本草》记载不能把“登那冬赤”当哇夏嘎使用,而认为婆婆纳应是登那冬赤的原植物,因而对目前各地使用的哇夏嘎下品提出了疑问。据《晶珠本草》记载,登那冬赤生长在阴山的黑土草甸,叶厚,青色,被毛,根小,茎长,花蓝色簇生。婆婆纳的性状与其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容易混淆。如何区分畦夏嘎下品和登那冬赤,《晶珠本草》的作者没有说明,按此风格来考虑,可能也是不好区分。认为,哇夏嘎下品产于藏地,又是使用较多的品种,一般不易失传,各地使用又比较一致,可以认定为婆婆纳;登那冬赤临床几乎不用,用其组合的配方也不易找到,不少藏医不知为何物,许多近代的藏医药书籍,如清代罗桑却佩的《藏医学选编》、云丹嘉措的《藏医临床札记》、拉萨藏医院的《新编藏医学》、《医学百科全书·藏医药分卷》等都没有收载,可列为待考品种。《藏汉大辞典》作蓝花青兰、野莴苣。哇夏嘎的代用品“耶冬赛果”,各地使用的几乎全是紫堇属的植物,如蛇果紫堇Corydalisophiocarpa  Hook.f.et Thoms.、直立紫堇Corydalis  stricta  Stept.、西伯利亚紫堇Coryda- lis  sibirica(L.f.)  Pers.、灰绿紫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 、翠状紫堇Corydalis  del- phinioides  Fedde等,其基本依据就是《晶珠本草》记载的“状如高山紫堇”,各品种之间不易区分。选用了蛇果紫堇载入。理由是蛇果紫堇的茎较其他几种更接近方形。至于在热血中的虹吸现象,多种紫堇的茎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
药物应用鉴别
鸭嘴花属植物约2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及亚洲;中国仅本品1种,但亦见记载有大驳骨Adhatoda ventricosa (Wall.) Nees.区别在于后者幼枝无毛,花冠长15~18mm,雄蕊着生处无毛而不同,应注意区分。是否能同等入药待查。
相关文章
鸭嘴花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