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蝎子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金斗巴
汉语拼音
XIEZI
拉丁名
Buthus martensi Karsch.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蝎
动植物形态
体长约30~60mm,分头、胸、腹3部,头胸部背甲梯型。头部由7节合成,背面有1对大型复眼,两侧前部各有侧眼3对。胸板三角形、鳌肢的钳状上枝具二齿;触肢钳状,上下枝内侧有12行颗粒斜列。第三、四对步足胫节有距,各步足跗节末端有二爪和一距。腹部分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条隆脊线,第一腹板上的生殖厣由两个半圆形甲片组成,第二腹板有一对叉形的栉状器,内缘有16~25个栉齿。后腹部的前四节各有10条隆脊线,第五节仅有5条,第六节的毒刺下方无距,尾钩的毒刺强大灵活而富弯曲性。躯干为浅绿色而略带透明,尾为土黄色。
动植物资源分布
遍布中国北方各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
多栖息于石下、墙缝和山坡土穴中,昼伏夜出。以多种昆虫、蜘蛛、蚯蚓和软体动物为食,食量小而耐饥饿。为胎生动物,繁殖力强,冬季蛰伏,次年惊蛰后始出活动。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春、夏、秋季捕捉活蝎后,放入清水中呛死,然后置盐水(每500g蝎加入食盐100~150g)中煮,约3~4小时后捞出,清水漂去盐质,晾干,即为全蝎。
药用部位
以全蝎入药。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含蝎毒(katsutoxin),系一种含碳、氢、氧、氮及硫等元素的类似蛇毒神经毒素的蛋白质。尚含甜菜碱(betaine)、牛黄酸(taurine)、卵磷脂(lecithine)、三甲胺、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铵盐等。蝎毒中含有多种酶类(如磷脂酶A(2))、游离氨基酸(如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有抗惊厥作用。全蝎粗品有抗惊厥作用,小鼠口服全蝎和蜈蚣干粉各50g,于服药后1、3、7天,对五甲烯四氮哇、士的宁及烟碱引起的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对抗士的宁惊厥作用尤为显著。
(2)给家或狗静脉注射全蝎浸剂或煎剂,可使血压降低。
(3)某些蝎毒素对骨骼肌具有直接作用,可引起骨骼肌自发性抽动和强直性痉挛,导致不易恢复的麻痹。
(4)蝎毒素能引起大鼠血糖升高及肝和肌肉糖原分解。
(5)具有强心的抗凝血酶作用(0.01g生药/ml以上)。
(6)全蝎含蝎毒,类似蛇毒神经毒,毒性甚剧。其最小致死量对兔为0.07mg/kg,小鼠为0.5mg/kg,为0.7mg/kg。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犬,小鼠,兔,蛙。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白硇砂毛蕊花、蝎子、冬苋菜。 方二:四味刀豆散:白刀豆,红花小檗皮,黑蝎子。
药性
性平。味咸而微苦。有毒。 《新编藏医学》:味咸,性平。
归经
功效
有驱风寒、镇痉作用。
性味分类
主治
脑溢血(中风)、半身麻木,惊痫抽搐,疮疡肿毒,眼病等症。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4~7.5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白硇砂、毛蕊花、蝎子、冬苋菜,制成猛烈导剂。灌肠,治大小便闭塞。
方二:四味刀豆散:白刀豆205g,红花20g,小檗皮20g,黑蝎子10g。共研细粉,混匀即得。每服1.5g,一日3次。用于肾病。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四部医典》记述:肾热,药用白刀豆、藏红花、小檗皮、蝎子、白糖制剂内服。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