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格格勒
|
汉语拼音 | ANXIXIANG
|
拉丁名 | 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安息香科植物百花树的干燥树脂。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乔木,高5~20m。叶近革质,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全缘稀上部略呈三尖状,下面生灰白色星状绒毛。花长约15mm,下部的总状花序较短,顶生的圆锥花序较大,花冠裂片5,长约1.1cm,花蕾时作覆瓦状排列。果近球形,长1.2cm,顶端具粗壮的喙,喙长1.2~2m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等地亦有。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4~9月选择5~10年的树干,在距地面40cm处,用刀在树干周围割数个三角形的切口,深度以达木质部为止,通常割后7~10天才开始小量出脂,以后每隔一月至一个半月在上次割脂上方的40cm处再同样割数个切口,并继续前后左右割采,收集凝成乳白色的固体安息香。通常最先渗出的香树脂质量较好,一般每树年产安息香可达10kg,每树约可采割7~10年为止。
安息香树必须割伤或昆虫啃蚀受伤的才能出脂,从自然出脂的树皮中分离出镰刀菌是引起安息香树皮多出液脂的病理原因。又在割脂期间,在树干基部浅刮树皮处,刷以10%乙烯利油剂,在10~12天后进行割脂,可增产8~17倍,其原理可能是促使树脂道的发育而达到丰产。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树脂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小块,稍扁平。新采收的表面橙黄色,断面乳白色,具蜡样光泽。放置后,表面及断面切渐变为淡黄棕色、黄棕色至红棕色。质脆,易碎,断面平坦,加热后则软化熔融。气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
中药化学成分 | 主要含树脂及总香脂酸,总香树脂酸约占31.2%,其中苯甲酸含量为19%左右,游离香树脂约19.2%,醇不溶物1%以下。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本品约0.25g,置干燥试管中,缓缓加热,即发生刺激性香气,产生多数棱柱状结晶的升华物。
(2)取本品约0.1g,加乙醇5ml,研磨,滤过,滤液加5%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0.5ml,即显亮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凉。
《晶珠本草》:味苦。
《味气铁鬘》:性凉,重。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苦,性凉。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清疫疠。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龙毒、疫疽、疔疮。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0.6~1.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晶珠本草》记载:格格勒清疫疠,治疫疽、疔疮。本品产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为安息香树的树脂。常分两种,上品产于阿巴窝若山区,黄色或白色,半透明;下品为麦拉虫吃了安息香树脂后排出的粪便,纤维短,黑色,粘有土砂,状如鼠粪,称为西珠玛格格勒。不论哪一种,均味苦,火中燃烧时溶化,无残渣、气味芳香者,质佳。燃烧后留下黑色残渣,系混有杂质;火中可熔化,而气味不香者,系混有松香等物;火中不熔化,而有爆裂声,有毒气味者,为生物黄水制成品,颜色鲜艳,半透明,是假药。应当注意区分。《味气铁鬘》记载:格格勒性凉、重;治新旧肝病。 据查证,上品为安息香,下品为胶质没药。没药因含杂质较多,可入药,质劣。有些地区以乳香代用,系误用。乳香为贝鸽尔的代用品,贝鸽尔的异名为格格勒嘎保,本品异名为格格勒那保,是两种不同的药,应注意区分。 |
药物应用鉴别 | 安息香有部分进口,主要来源为:(1)安息香树Styrax benzoin Dryand.,其树脂为大小不等的颗粒结成的团块。表面粗糙不平坦,多为红棕色团块中嵌有乳白色颗粒。芳香气较浓。
(2)国产安息香原植物为青山安息香Styrax macrothyrus Pork.、白叶安息香StYraxsubniveus Merr.et Chun或粉背安息香Styrax hypoglaucus P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