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森德拉
|
汉语拼音 | CHISHIZHI
|
拉丁名 | Hallysitum ruburum.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赤石脂为硅酸盐类多水高岭石族矿物多水高岭石。它是典型的表生矿物。
|
动植物形态 |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福建、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湖北、陕面等地。其他省区亦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属单斜晶系,呈胶凝体不规则致密块状、土状、粉末状集合体。土红色或黄红色,光泽或具蜡样光泽,硬度1~2.5。密度2。断面贝壳状。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嚼之无砂粒感。
|
中药化学成分 | 主要含水硅酸铝〔A1(4)(Si(4)O(10))(OH)(8)·4H(2)0〕,其中含三氧化铝34.7%、二氧化硅40.08%、水24.5%。并含有微量的铁、镁、钙、铬的氧化物及少量氯化物及硫酸盐。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中药常采用煅赤石脂法进行炮制。即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放于坩埚中或无烟火炉内煅烧,至红透时取出,放冷,水飞为细末,晒干后备用。
|
中药剂型 | 汤剂,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有吸附作用:内服能吸收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 2.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减少异物的刺激,另一方面吸附炎性渗出物,使炎症得以缓解。 3.止血作用:对肠胃出血有止血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无毒。
|
归经 | |
功效 | 清脉络、热邪,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烧伤及内伤,收敛体腔内部脓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9~12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十三味青鹏散:诃子38g,川木香9g,藏菖蒲6g,麝香3g,铁棒锤38g,红珊瑚5g,珍珠6g,丁香、肉豆蔻各3g,沉香6g,赤石脂5g,磁石3g,甘草6g,朱砂3g。诸药共研粉末。主治百脉病、中风病、麻风病等均有卓效。 方二:诃子17g ,川木香11g,藏菖蒲7g,铁棒锤23g,麝香4g,珍珠母188g,毛诃子31g,珍珠10g,重晶石31g,丁香15g,肉豆蔻15g,磁石15g,沉香19g,紫菀19g,赤石脂19g,木橘19g,芝麻19g,獐牙菜19g,钙质结核31g,银朱9g,龙骨19g,石脑19g,红花31g,甘草31g,打箭菊31g。加白糖共研粉末。主治脑中脉病,百脉病,脑刺痛,头晕项强,头外仰或内曲等症。 方三:三裂碱毛茛、亚大黄、水柿、浮叶眼子菜、瓦韦、赤石脂。主治水火烫烧伤。 方四:镰形棘豆、瓦韦、藏黄连、多刺绿绒蒿、赤石脂、红耳鼠兔粪膏。主治新创伤发烧以及水肿成脓等病。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1)中药配方指出,肉桂畏赤石脂。其原理如下,赤石脂对肉桂的某些有效成分有吸附作用,同时,其酸性对肉桂成分的溶出也有影响,必要时二者还可以同用。赤石脂入汤剂,可用纱布包好先煎,去渣后,再入其他药,这样可以避免吸附作用。
(2)高岭石与本品相似,但高岭石的硬度、比重,折射率均较多水高岭石高。利用热分析与高岭石亦可区分。此外,在电子显微镜下多水高岭石呈管状,而高岭石呈假六方片状。故应注意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