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要毛那保
|
汉语拼音 | SHAHAO
|
拉丁名 | 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沙蒿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根茎粗壮,稍木质化,有短的不育枝。茎单生或数枚,高30~70cm,具细纵棱。茎、枝和叶,幼时被柔毛或绒毛,后脱落。不孕枝上的叶,基生叶(花期不枯萎)与茎下部叶、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楔形,长2~5cm,宽1~2.5cm;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3~5(7)枚,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通常在侧边和顶端的裂片还有2~3枚深裂的小裂片,叶基部楔形;有短叶柄;叶柄基部有2~3对线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略小,无柄或近无柄;苞片叶不裂,线形。头状花序多数,球形或卵球形,直径1.5~2mm,有短梗或近无梗,在茎上组成狭窄、扫帚状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深绿色或紫色;雌花4~8朵,两性花5~10朵,不孕育。瘦果卵形。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及华北、东北等省区。蒙古、前苏联也有。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600~4000m的砂砾阶地、干旱山地及山坡灌丛中。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果期8~10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于每年花果期,采收带花果的嫩枝,除去老枝,阴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全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茎枝圆柱形,红褐色或浅红色不等,微具毛,直径1~3mm,具纵棱,表皮沿棱脊处与中心微剥离,质硬,折断面乳白色,海绵状,中央髓部灰白色,整个断面密布网状小孔,其外缘与棱角对应处,有数个灰白色团块。叶质薄,多破碎,完整叶片轮廓长圆形或长圆状楔形;羽状深裂至全裂,小裂片线形,头状花序球形,直径1.5~2mm;总苞片外层深绿色或紫色,质薄易碎。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茎枝横切面:类圆形,边缘呈波状弯曲并具明显的棱线。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径向壁微波状弯曲,外被角质层。皮层3~5列细胞,棱脊处的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凹下处的细胞常成条状或梭形,分泌腔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短径25~37μm,长径46~ 88μm,周围分泌细胞5~9个,内有橙红色分泌物。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大,类方形,壁木化,呈马蹄形增厚。中柱鞘纤维束盔帽状,呈断续环带状排列于各维管束顶端。维管束环列,13~14个。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单列,薄壁细胞木化,方晶和砂晶众多,存在于薄壁组织中,直径2~7μm。 粉末鉴别:黄绿色。叶碎片两面均具不定式或不等式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27μm,长28~35μm,副卫细胞3~4(5)个。表皮细胞不规则形,胞壁较平直(上表皮)或微波状弯曲(下表皮),呈角质增厚,厚约2~6μm,可见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毛基痕,直径达15μm。油室碎片细胞多角形,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厚壁细胞长方形或纺锤形,孔沟明显,胞腔大,纹孔易察,长约128μm,宽约20μm。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有明显的网状壁孔,壁多木化。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5~22μm,具3孔沟,表面密布疣突状雕纹。草酸钙方晶和小砂晶众多,直径2~9(24)μm。纤维成束或散在,多碎断,壁厚,胞腔多呈线形,直径7~13μm。导管为螺纹和网纹导管,直径约9~16μm。气香,味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膏剂,汤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散肿,解毒。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要毛那保属坎巴类之一。详见猪毛蒿记载。《晶珠本草》中记载:本品治疮疖,干脓液。分为黑白两种。白要毛茎长,叶白色,花白黄色,状如火绒草;黑要毛叶小,叶白色,圆形,花青黑色。二者均为半草木状,让钧多吉指出:“要毛利旧疮疖。”本品系菊科植物沙蒿,属于黑要毛。白要毛待查。 附猪毛蒿:据《晶珠本草》记载:坎巴总的可分为五类十四种。其中:①普尔芒分白、黑、紫三种;②要毛分为白、黑两种;③坎巴分为白、灰、红、黑四种;④察尔旺分为白、黑、紫三种;⑤阿仲分为草、蒿、木三种,其中蒿阿仲与白坎巴的原植物相同,故实为两种。 据对上述坎巴的考证,初步查清其原植物隶属二科、三属,主要为菊科蒿属(Artemisia)的多种植物和绢蒿属(Seriphidium)以及石竹科蚤缀属(Arenaria)的个别种类。为便于应用, 将分别在每类坎巴之下,系统加以整理,以供参考。 坎巴类的察尔旺。《晶珠本草》记载:“察尔旺治喉热症、肺病。本品分三种。其中白察尔旺,气味大;紫察尔旺气味小,果实状如蒿籽;黑察尔旺半草木状,状如沙蒿。”《形态比喻》记载:“察尔旺茎单一,分枝多,花果状如老人头,白色。味苦、辛,气臭。治热性肿胀。”《蓝琉璃》记载:“察尔旺分为两种,上品紫色,植株高,分枝多,气味浓臭,果实如蒿籽。下品为白色,与上品形同,比上品气味更浓。两者对喉热症和肺病都有益。” 上述对察尔旺的记载,显然有所差异,《晶珠本草》的记载,将察尔旺分为三种收载,并参考《蓝琉璃》的记载,进行整理。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