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息坎洛玛
|
汉语拼音 | SHANFANYE
|
拉丁名 | 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2m。嫩枝被柔毛,老枝灰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缘有细锐锯齿,中脉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幼时叶两面均被柔毛,老叶光滑,或仅下面中脉两侧有柔毛。叶柄长1~2cm,幼时被柔毛。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的顶端,花梗被柔毛;花萼5裂,裂片有睫毛;花冠白色,芳香,长约5mm,5深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25~30枚,基部合生成5体;子房2室,花柱与雄蕊约等长。核果成熟时蓝色,卵形,稍偏斜,直径约5~8mm,宿萼直立。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四川、云南;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亦有。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山地林中。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6月,果期7~9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夏季采摘叶片,晾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叶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多皱缩、破碎,草绿色至淡黄色。完整叶片呈椭圆形,两侧向内稍卷曲,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中脉明显,向背凸起,侧脉对称,细弱,边缘有细锐齿。气微,味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用于肺热病、肾热病、扩散伤热病。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9~15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十一味诃子清血散:诃子100g,余甘子100g,木香100g,寒水石100g,茜草100g,哇夏嘎100g,紫草100g,紫草茸100g,短管兔耳草100g,红景天100g,山矾叶100g。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清热降压,用于血热症。一次1~2g,一日3次。 方二:十八味诃子丸:诃子150g,大托叶云实40g,刀豆40g,山矾叶60g,红花80g,紫草茸60g,金礞石20g,芒果核50g,螃蟹30g,茜草60g,小豆蔻30g,蒲桃40g,冬葵果70g,獐牙菜50g,红耳鼠兔粪膏40g,麝香1g,乌头40g,圆柏枝膏40g。以上十八味,除红耳鼠兔粪、圆柏枝膏、麝香外,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麝香细粉混匀,用红耳鼠兔粪、圆柏枝膏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清肾热,消炎。用于淋症、浮肿、血尿等。一次2~3丸,一日2~3次。 方三:十三味诃子补肾汤散:诃子100g,茜草90g,毛诃子90g,山矾叶80g,余甘子90g,宽筋藤70g,芒果核70g,槟榔90g,大托叶云实70g,冬葵子80g,蒲桃70g,菥蓂60g,紫草茸90g。以上十三味共研细粉,过筛,混匀,即得。补肾益肾。用于肾腰损伤疼痛,关节肿胀疼痛,尿道灼痛。煎服。一次3~5g,一日2次。 方四:十三味诃子汤散:诃子300g,宽筋藤100g,紫草茸90g,麝香10g,茜草90g,紫草80g,翼首草100g,硼砂90g,悬钩木90g,牛尾蒿100g,山矾叶80g,棘豆100g。以上十三味,除麝香另研外,其余共研粗粉,过筛,再将麝香细粉加入,混匀,即得。清热解毒。用于疠瘟引起的关节疼痛,恶寒,口苦,头痛。煎服,一次1~2g,一日3次。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