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扎得
|
汉语拼音 | ROUDOUKOU
|
拉丁名 |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肉豆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15m。单叶互生,革质,全缘;叶柄长4~10m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先端及基部均渐尖,上面暗绿色,下面色较淡。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被壶形,3裂,黄白色;雄蕊8 ~12,花丝联合成圆柱状,花药合生;子房7室。果实梨形或近圆球形,长5~7cm,淡黄色和橙红色,成熟时纵裂成2瓣,露出绯红色肉质假种皮。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褐色,干时呈灰褐色至黑褐色,木质坚硬。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区。中国云南、广东等省有引种栽培。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热带地区。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栽培后7年开始结果。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每年4~6月及11~12月采收2次成熟的果实,割开果皮剥下假种皮,再去破壳种皮,将种仁放入石灰乳中浸一天,低温烘干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cm,宽约1.5cm。表页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宽端有浅色的圆形隆起,为原种脐部位。另一端有暗色下陷处,为原合点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种脐部位)。质坚硬,难破碎,破碎可见一薄层暗棕色外胚乳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型腔隙,内藏小型干缩的胚。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 显微鉴别:种仁横切西,外胚乳分内外两层,外层的细胞扁平,切向延长,内含黄棕色物质;内层细胞长方形,含红棕色物质,伸入内胚乳形成错入组织,其中常有一个维管束,并有多数油细胞散在,油细胞直径42~146μm,内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淀粉粒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拟晶体。内胚乳含棕色物质的细胞散在。 粉末鉴别:棕色。脂肪油极多。用水合氯醛装片后,脂肪油滴析出针簇状或羽状结晶。糊粉粒存在于内胚乳薄壁细胞中。用液体石蜡装片后,糊粉粒中的拟晶体,显淡黄色,呈长方形或菱形,直径7~26μm。外胚乳细胞成片,呈多角形,内含棕红色、鲜红色或黄棕色色素物。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2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1分粒组成。油细胞散在于外胚乳薄壁组织中,壁薄,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黄色,呈类多角形,内含淀粉粒、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导管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导管,黄色,直径9~34μm。另有螺纹导管的螺纹紧密交错。 |
中药化学成分 | 种子含挥发油5%~15%、脂肪油25%~40%及淀粉等。挥发油存在于外胚乳中,含蒎烯(pinene)、桧烯(sabinene)、樟烯(camphene)60%~80%、肉豆蔻醚(myristicin)约4%、丁香酚、黄樟醚(safrol)、榄香脂素(elemicin)、异三甲氧基苯丙烯、α-侧柏烯(α-thujene)、△(3)-蒈烯(carene)、二戊烯(dipentene)、香叶醇(geranio)等。此外,尚含齐墩果酸。脂肪油主要成分为固体的肉豆蔻酸甘油酯(myristin)40%~73%,及液体的油酸甘油脂(olein)约30%。 种子尚含双芳丙烷类(diarylpropanoid)化合物Ⅰ、Ⅳ、Ⅴ、Ⅷ和Ⅹ。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醚8ml,振摇,冷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2ml,放蒸发皿内,待乙醚挥散后,加茴香醛-硫酸试剂0.5ml,显粉红色,渐变紫色。(检查挥发油)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肉豆蔻醚及二甲氧基丙烯有致幻作用。肉豆蔻醚对大脑有轻度兴奋作用。萜类成分有抗菌作用。本品或其挥发油服用过量,可产生昏迷,瞳孔放大及惊厥等现象。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热、重、润,化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镇风,生胃火,消食积。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心病、龙病等。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6~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石溜15g,山柰50g,肉豆蔻30g,草果30g,桂皮60g,光明盐30g,紫硇砂20g,荜茇40g,胡椒50g,小豆蔻30g,红花80g,香旱芹子40g,诃子100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用于木保病引起的胃肠积结痞块,大便秘结或食物不化,上吐下泻,嗳气腹痛,胃寒,胃肠功能减弱等。一次3~4丸,一日12~3次。 方二:沉香、乳香、五脉绿绒蒿等。共研为散,白糖为引内服。主治脉空虚热。 方三:阿魏、干姜、肉豆蔻、紫硇砂、大蒜炭、宽筋藤、红块糖。共研为散,煎汤送服。主治龙性虚热。 方四:石榴子、干姜、荜茇、胡椒、肉豆蔻、草果、小豆蔻、红花、肉桂、香旱芹、诃子、光明盐、紫硇砂、红块糖。调和为散,开水送服。可清除腹胀肠鸣及大肠之风。 方五:沉香、紫檀香、肉豆蔻、丁香、广酸枣、红花、木棉花、木香。为散,白糖调服。主治热入于命脉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同属植物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 Warb.亦可作本品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