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仲
|
汉语拼音 | YEMANGMIU
|
拉丁名 | Bos grunniens Linnacus.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
动植物形态 | 体型大而粗壮。成年雄兽体可达500kg以上,长达3.5m左右,肩高可至1.6m,肩部有凸起的隆肉。耳小。四肢粗短,蹄大。雄兽角粗大,雌兽角较小,角基略扁,二角距离很大,自基部先往上向外伸展,复向前,至末端又向内往上弯。全身腹面自颌、喉直至尾部被暗褐色或黑色长毛,其余部位均生长有光滑而致密的短毛。吻部、鼻部稍呈白色。通体呈黑褐色。背部棕灰色;背脊色更淡,呈现一道灰白色的带纹。自体侧下部至腹部为深黑色。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藏高原,为本区特有种。新疆、甘肃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边缘地区偶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栖息于高山峻岭的荒凉地方。结群生活,偶见有孤独的雄兽。畏热而极耐高寒。有时与家养牦牛群共居。以各种草类为食,夏秋季饮泉水、河水;冬季随地饮冰雪。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秋季繁殖,怀孕期8~9个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捕杀野牦牛后,取角,烧成炭,研细;骨,熬汤;骨髓、舌,晾干,研细;喉头、心,鲜用或晾干,研粉,血,煮成块,晾干,研细;睾丸,新鲜用或晾干。乳汁挤出后鲜用或制作成野牦牛酥油药用。取胆囊晾干,去净皮膜,研细。
|
药用部位 | 以角、舌、喉头、心、胆汁、睾丸、骨,、骨髓、血、肉、乳汁及牛黄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1.乳汁:含同形物17.9%,无脂固形物10.9%,蛋白质52%,脂肪7.0%,乳糖4.0%。 2.胆汁:含胆酸(cholic acid)、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石胆酸(lithocholicacid)、胆甾醇等。 3.骨:含多种蛋白质,如骨胶原。还有磷酸钙、磷酸镁。骨髓含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4.喉头(甲状腺):含二碘铬氨酸(diiodotyrosine)、3,3-二碘甲铬氨酸(3,3-diiodoty-rosine)、3,5,3'-三碘甲酪氨酸、3,5,3,5'-四碘甲铬氨酸、甲状腺球蛋白(throglobulin)。 5.血:含有形物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类含量虽少,但复杂,其中有磷脂、胆固醇等。糖类以葡萄糖为主,含尿素、尿酸、肌酸、肌酸酐、乳酸、氨基酸。无机盐有钙、镁、钾、钠、碳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 6.脂肪: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酯。腊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心:味甘,性平。
血:味甘、涩,性平。
肉:味甘,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十六味野牛角散:野牛角、诃子、白檀香、五脉绿绒蒿、止泻木、唐古特乌头、湿生萹蕾、波棱瓜子、广木香、硼砂、荜茇、马蹄、猛兽骨、寒水石、贝壳各等量。角、蹄、骨、壳烧成炭,硼砂入锅炒,共为细末。日服1~3次,每服1~2g。温开水冲服。治肠胃瘤。 方二:八味野牛血散:野牛血粉50g,诃子、红花、荜茇、胡椒、乳香各25g,熊胆、安息香各2.5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日服3次,每服1~1.5g,温开水冲服。治下咽困难、胃瘤。 方三:十一味维命散:沉香100g,肉豆蔻45g,乳香50g,木棉花60g,木香80g,野牛心15g,丁香50g,石灰华120g,阿魏10g,诃子250g,广酸枣60g。粉碎过筛,混匀。功能清心热,安心风。主治维命病引起的神志紊乱、惊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每服2~3g,一日2次。温开水冲服。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