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肖芒
|
汉语拼音 | SUANMO
|
拉丁名 | 1.Rumex acetosa L.; 2.R.nepalensis Spreng.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蓼科植物酸模、尼泊尔酸模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1.酸模: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粗壮,长20~30cm,直径4cm左右,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沟槽,有节,中空。基生叶长卵圆形,长5~10cm,宽2~3cm,先端钝尖或急尖,基部箭形,全缘,具长柄;茎生叶片较小,披针形,无柄,抱茎;托叶鞘膜质,筒状,破裂。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内轮花被片长约3mm,外轮花被片较小,雄蕊6;雌花内轮花被片果期增大,近圆形,长3~4mm,包被果实,外轮花被片较小,反折;子房三棱形,柱头3,画笔状,紫红色。瘦果卵圆形,具三棱,黑色,有光泽。 2.尼泊尔酸模: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及根茎粗壮,圆柱形,长30~50cm,径3~5cm,有分枝,表皮棕黄色。茎直立,常2~3条从根茎处发出,有明显纵沟棱。基生叶长圆状卵形,长10~15(~20)cm,宽4~6cm,先端钝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皱波状;叶柄长3~5cm;茎生叶较小,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或广楔形;托叶鞘膜质,筒状。花序圆锥状,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花梗细弱,有关节,长约5mm,下垂;花被片6,2轮,内轮果期增大,宽卵形,长5~6mm,边缘有针刺状齿,齿端成钩状;雄蕊6,成对排列,每对与外轮花被片对生,花丝细弱;子房三棱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3,画笔状。瘦果卵形,具3棱,深褐色,有光泽,长约3m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1.酸模: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辽宁、吉林、河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湖北有分布。
2.尼泊尔酸模: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有分布;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但、尼泊尔、缅甸、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1.酸模: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农田附近、荒地、湿润草坡、河谷阶地。
2.尼泊尔酸模:生于海拔2700~4300m的河谷阶地、宅旁、荒地、农田附近。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1.酸模:花期6~7月,果期7~8月。 2.尼泊尔酸模:花期6~7月,果期7~8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秋末采挖,去净枯叶、茎苗和须根,洗净,晒干或晒至六成干,切片,再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根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长短不一,直径3~5cm,下部有分枝。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支根痕,尚有少数残存的棕色须根,横纹密集。表皮淡黄色或黄灰色,有横向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棕黄色,或为圆形或卵圆形块状,厚10~15mm,表皮和切面颜色与整根同。味苦涩。 显微鉴别:尼泊尔酸模根横切面: 木栓层薄。皮层中无机械组织。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呈半径向排列,无纤维伴随。薄壁组织中含众多淀粉粒,均为单粒类棱形或类球形,长5~46cm。根头部横切面特征与根相似,但中心有髓部薄壁组织。 |
中药化学成分 | 尼泊尔酸模根部含蒽醌类衍生物,其总量0.98%~1.2%。游离状态的蒽醌0.72%~0.88%,结合状态蒽醌0.26%~0.31%,其中有大黄素(emodin,C(15)H(10)O(5))、大黄酚(chrysophanol,C(15)H(10)O(4))、大黄素甲醚(physcion,C(16)H(12)O(5))及酸模素(nepodin,musizin,C(12)H(12)O(3))。结合性蒽醌的甙元也是以非大黄酸类的蒽醌为主。尚含有鞣质8%~22%,其中有儿茶鞣质,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酸桂皮酸鞣质等。酸模据《中国经济植物志》记载:根、叶中含鞣质7.6%~27.5%,以根为多。《长白山植物药志》记载:根内含蒽醌类衍生物有:大黄素(emodin,C(15)H(10)O(5))、牛耳大黄甙(neposide,C(19)H(22)O(8)) 、大黄酸(rhein,C(15)H(8)O(6))、大黄酚(chrysophanol,C15H10O4)及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氯原酸、香豆酸、阿魏酸、酒石酸、鞣酸。叶中含维生素C、草酸、阿魏酸,氯原酸、叶绿醌(plastoquinone,C(53)H(30)O(2))、金丝桃甙(hyperoside,hy-Perin,C(21)H(20)O(12))、矢车菊素(cyanidin,C15H11O+6)、锦葵花素(malvidin,C17H15O7+)、牡丹花甙(paeonin,C(28)H(33)O(16))、飞燕草素(delphinidin,C(15)H(11)O(7+))、菸酰胺(nicotinamide,C(6)H(6)ON(2)),以及草酸盐、碳酸盐、铁盐等。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少许,置滤纸上,加氢氧化钠试液,滤纸即染成红色(蒽醌衍生物反应)。
(2)取本品粉末 0.1g,加稀硫酸5ml,煮沸2min,趁热滤过。滤液放冷后,加乙醚5ml,振摇,乙醚液即染成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即染成红色,醚层仍显黄色(反应同1)。
(3)取本品粉末(40目)0.2g,用甲醇浸渍5~6小时,取上清液点样。吸附剂:取过200目筛的硅胶,加15%石膏,加蒸馏水适量铺板。展开剂用苯- 甲酸乙酯- 甲酸- 甲醇(3ml∶1ml∶1滴:4滴),展距10cm。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膏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酸模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把酸模的根切细,热水提取后得到高分子多糖部位(RAP)。此部位口服或腹腔给药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对人的补体C3有很强的活化作用。Swiss/NIH系小鼠在S-180实体瘤及艾氏腹水癌移植后24小时,腹腔给予BAP,剂量为每天20、50、100及200mg/kg,给药10天。对于艾氏腹水癌(2 x 106细胞/小鼠),两种给药途径都无抗肿瘤活性,而对S-180实体瘤,两种途径都有效,特别是口服给药,肿瘤移植后第五周的抑制率达92.4%。用抗原抗体交叉电泳的方法来测定补体C3的活化程度时,发现RAP是作用于C(3)活化的旁路。 2.解痉作用:本品提取物牛耳大黄甙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其作用近似罂粟碱。 3.其他:有抑制大孢子霉菌繁殖和生长的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酸,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疮热,解毒。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配方或单用,内服或外服。内服配方每次9~15g,单用5~6g;外用适量。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