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江给
|
汉语拼音 | LANG
|
拉丁名 | Canis lupus Linndeus.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食肉目犬科动物狼的肉、胃、舌,喉、气管。
|
动植物形态 | 外形与家犬相似,体长1~1.6m。体重30~40kg。头宽额广,吻略尖,犬齿与臼齿均发达。眼裂斜而带凶光;耳壳小,直立竖起,口裂深。躯体强壮,四肢有力。尾较长,尾毛蓬松而不弯曲。个体毛色有棕灰、淡黄及灰白等类型,但一般背中央的色调较深,头部暗灰色,额顶和上唇灰褐色,体侧及四肢外侧较背部略浅,为淡棕或灰棕色。腹部为土黄色。尾与体背同色。狼的毛色常随分布地区及栖息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变异。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除台湾省、广东海南岛和云南极南缘之外,分布遍及全国。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栖息范围广,包括山地、平原、丘陵、荒漠、冻土草原等地带均有分布。独居或雌雄同居。多夜间外出活动。在我国北方、西北地区冬季往往集群活动。嗅觉和听觉敏锐,善奔跑,性凶残,机警而多疑。主要以中、小型兽类为食,也危害家畜。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每年1~2月交配,妊娠期约为两个月。每胎产仔6~7只。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
药用部位 | 以肉、胃、舌,喉、气管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狼舌为长柱状,稍弯曲,长约12cm,宽约4cm,厚1~2cm,舌尖纯圆,舌根稍宽厚。切面椭圆形,可见细纹理。表面棕黑色,有细皱纹;质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淡。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丸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狼肉:咸,热。
狼舌:甘,凉。
狼胃:甘,温。
狼喉及气管:涩,咸。
|
归经 | |
功效 | 狼肉:祛寒,助消化,消积。
狼舌:清热,消肿。
狼胃:温胃消积。
狼喉及气管:消瘿。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狼肉治不消化症。狼舌治咽喉病。狼胃治肉积。狼喉及气管治颈瘿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始载于《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记载:狼肉提升胃温,益精,培元。狼胃消食化滞。《藏医药选编》记有狼胃益胃火,助消化,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