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头花杜鹃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塔丽那保
汉语拼音
TOUHUADUJIAN
拉丁名
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杜鹃花科植物头花壮鹃的叶、花。
动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1~1.2m。多分枝,小枝繁多,直立,老枝光滑,黄褐色至黑灰色,当年生小枝密被黑色鳞毛,老时呈黑色鳞垢而剥脱;芽鳞早脱。叶螺旋着生于当年生枝条,有浓郁的芳香气,近革质,椭圆形,长10~15mm,宽4~7mm,两端钝圆,全缘,边缘微向背面反卷,上面深绿色,密被银白色和绿色覆瓦状鳞片,中脉在下面稍凸起;叶柄长2~3mm,被鳞片。头状花序生于当年生枝顶,由5~8朵花组成;花梗极短,被鳞片;花萼5深裂,基部连合,裂片卵圆形,长3~4mm,宽2~3mm,中部棕红色,边缘膜质,白色;花冠狭漏斗形,紫蓝色,长12~16mm,5深裂,裂片阔椭圆形,基部覆瓦状排列;雄蕊10,花丝细,长4~5mm,淡黄色,下部有柔毛,花药卵形,棕红色;子房上位,卵圆形,被鳞片;花柱长约7mm,柱头稍膨大,顶端紫黑色。蒴果卵形,长约4mm,径约3mm,被鳞片和宿存花萼。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青海、甘肃南部。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500~3600m的灌木林。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花盛期采集花、叶,除净杂质,阴干,备用。
药用部位
叶、花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大部分已破碎,完整者叶片卵圆形,长10~15mm,宽4~7mm,两端钝圆,全缘,边缘微向下面反卷。花皱缩破碎,淡棕黄色,淡蓝色或紫蓝色;完整花,萼5深裂,裂片卵圆形,花冠漏斗状;雄蕊10,花药卵形,棕红色。气浓香,味苦、微涩。
显微鉴别:1.幼枝横切面:表皮1列,外被盘状腺鳞和角质层,细胞不规则或具突起。下皮层1列细胞,切线向延长。皮层宽,由内含物的小细胞和无色的大细胞组成,其中存在少数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排成断续的环。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导管4~5边形,径向排列,单个或2~3个结合;射线多单列,细胞径向伸长;木纤维众多;管胞位于髓的边缘。髓大,细胞圆或阔卵圆形,壁加厚,或有间隙。
2.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多切线向排列,外被盘状腺鳞和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具乳头状突起。栅栏组织3~4列,占叶片厚的2/5,细胞柱状。海绵组织少,具大的气室。中脉稍向背面突起,维管束单个,周韧型。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稍宽,其中有单列细胞通过。木质部上方为管胞。草酸钙簇晶分布在中脉周围和栅栏组织中。
粉末鉴别:暗绿黄色。纤维多碎断成束,随处散在,直径20~30μm ,壁平直稍厚,纹孔稀少。盘状腺鳞稍多见,淡黄色或黄褐色,直径430~540μm,常破碎,柄细胞2~4列。花粉粒较常见,直径160~190μm。导管环纹,常碎断,直径5~8μm。
中药化学成分
叶和嫩枝所制得的挥发油,已分离出的化合物有:d-α-蒎烯(d-α-pine- ne,C(10)H(16))、dl-β-蒎烯(dl-β-pinene,C(10)H(16))、香叶烯(β-myrcene  C(10)H(16))、顺式-d-罗勒烯(cis-d-ocimene,C(10)H(16))、β-古芸烯(β-gurjunene C(15)H(24)或称古香油烯,水菖蒲烯(colerene)、δ-杜松烯(cadinene,C(15)H(24))、γ-芹子烯(γ-selinene,C(15)H(24))、α-芹子烯(α-selinene,C(15)h(24))、κ-芹子烯(κ-selinene,C(15)h(24))、反式-β-法呢烯(trans-β-farnesene,C(15)H(24))、α-葎草烯(α-humulene,C(15)H(24))、(-)-16α-贝壳杉醇〔(-)kauran-16α-ol,C(20)H(34)O)、醋酸冰片酯(borneol acetate,C(12)H(20)O(2),醋酸龙脑)、α-萜品醇-4(α-terpinen-4-ol,C(10)H(18)O〕、α-萜品醇(α-terpineol,C(10)H(18)O)、反式松油醇(transpinocarveol,C(10)H(16)O)、里哪醇(Linaloal,C(10)H(18)O)、前异水菖蒲二醇(preisocalamendiol,C(15)H(24))O)、环氧葎草烯-Ⅱ(humulene  epotide-Ⅱ,C(15)H(24)O)、桧脑(jumper camphor,C(15)H(26)O)。
在杜鹃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顺式-α-罗勒烯、β- 古芸烯。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经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2滴于小试管中,加无水乙醇约0.5ml混溶,滴加2~3滴2%香荚蓝醛硫酸显色液,在5min内由淡蓝紫色转为天蓝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丸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祛痰作用:用小鼠酚红法进行祛痰实验。按500mg/kg、335mg/kg给小鼠分别灌服头花杜鹃油及其有效成分α-蒎烯,结果显示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灌服500mg/kg的头花杜鹃油,其祛痰效果大致相当于灌服1000mg/kg的氯化铵。2.镇咳作用:以恒压氨水:(25%~28%NH(4)OH)气雾使小鼠致咳,按335mg/kg给小鼠灌服α-蒎烯,显示一定的镇咳作用,按500mg/kg给小鼠灌服头花杜鹃油时,其镇咳作用较前者略强些,镇咳效果相当于灌服80mg/kg的可待因。3.抗炎作用:α-蒎烯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壳涂抹含2%巴豆油所引起的炎性水肿,具有一定抗炎作用。4.抑菌作用:对呼吸道常见菌种如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对血压的影响:按2mg/kg静注α- 蒎烯时,对血压无明显影响。6.对大鼠体表温度的影响:按25mg/kg、20mg/kg、15mg/kg、5mg/kg、0.1mg/kg给大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α-蒎烯,结果表明,上述剂量均可提高大鼠后足心皮肤温度,有的可提高3~4℃,且皮肤颜色亦显著变红,表明药物能明显扩张动物的末梢血管。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急性毒性试验,给小鼠灌服头花杜鹃油,其LD(50)为4.3±0.81g/kg,灌服α-蒎烯,小鼠的LD(50)为2.84±0.38g/kg。
亚急性毒性试验,连续给药3O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象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肝功(SGPT)和肾功(NPN),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小鼠,大鼠。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头花杜鹃叶,甘青青兰,藏紫菀,藏木香寒水石青木香。 方二:头花杜鹃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石灰华,红花,肉豆蔻丁香,豆蔻,草果檀香降香山矾叶茜草紫草茸,秦艽花,沉香。 方三:头花壮鹃叶,草豆蔻荜茇,干桂皮,黑胡椒肉豆蔻。 方四:头花杜鹃花,石榴,沉香,草豆蔻,肉豆蔻,荜茇,石灰华,丁香,葡萄干,木香,大株红景天广枣肉桂,红花,螃甘草。 方五:头花杜鹃(花、叶同用),荜茇,白胡椒,干姜螃蟹,豆蔻,冬葵果,白硇砂。 方六(甲状腺丸):降香,藏木香圆柏木,羊淋巴结,硇砂,紫硇砂光明盐,桂皮,木香,山柰。肉豆蔻,头花杜鹃花,黑胡椒,藏菖蒲芫荽子,诃子,石榴,喜肉。
药性
叶:辛,温、轻。
归经
功效
祛寒,解毒。花:辛,温、轻。滋补益肾。
性味分类
主治
花用于龙病、赤巴病、寒性培根病、肺病、咽喉肿痛、胃寒症。叶用于熏治白喉乳蛾等症。
用法用量
单用或配方,3~6g或12~15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头花杜鹃叶150g,甘青青兰120g,藏紫菀105g,藏木香90g,寒水石150g,青木香135g。以上共研细粉。治肝胆病、胃病。一次2g,一日2次。
方二:头花杜鹃花150g,诃子140g,毛诃子100g,余甘子120g,石灰华75g,红花100g,肉豆蔻30g,丁香40g,豆蔻30g,草果30g,檀香60g,降香100g,山矾叶80g,茜草100g,紫草茸80g,秦艽花100g,沉香100g。以上共研细粉,再用甘草浸膏80g溶于温开水中,泛丸如蔓荆子大小。治白脉病、四肢麻木、口眼歪斜。一次10丸,一日3次。
方三:头花壮鹃叶50g,草豆蔻50g,荜茇30g,干姜55g,桂皮175g,黑胡椒175g,肉豆蔻250g。以上共研细粉。治心脏之龙病,胸闷胀满、心悸失眠。一次1~2g、一日2~3次。
方四:头花杜鹃花400g,石榴100g,沉香50g,草豆蔻70g,肉豆蔻10g,荜茇30g,石灰华70g,丁香20g,葡萄干30g,木香50g,大株红景天50g,广枣40g,肉桂50g,红花80g,螃蟹30g,甘草50g。以上共研细粉。治浮肿、消化不良、腹胀疼痛,头昏头晕。一次2~3g,一日3次。
方五:头花杜鹃(花、叶同用)200g,荜茇100g,白胡椒100g,干姜100g,螃蟹100g,豆蔻100g,冬葵果100g,白硇砂50g。以上共研细粉。治腰膝疼痛、腰胯刺痛、下身寒冷、肾病等。一次1~2g,一日2~3次。
方六(甲状腺丸):降香100g,藏木香70g,圆柏木50g,羊淋巴结60g,硇砂40g,紫硇砂30g,光明盐40g,桂皮50g,木香60g,山柰40g。肉豆蔻20g,头花杜鹃花50g,黑胡椒40g,藏菖蒲40g,芫荽子60g,诃子100g,石榴40g,喜鹊肉50g。共研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水丸灰棕色,每丸重0.5g,味酸、涩、功能消肿。用于颈瘿瘤病(甲状腺肿大)。一次3~4丸,一日2~3次。
临床运用
头花杜鹃的叶和嫩枝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抑制作用。对235例慢性支气管炎、71例肺气肿、49例肺心病,合计355例患者,利用头花杜鹃提取分离的挥发油滴丸,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率为67.2%,肺气肿的有效率为80.3%,肺心病的有效率为61.2%。
各家论述
考证
《明释三十章》记载:塔丽性温,平。治培根病、肺部疾病、呃逆。让钧多杰说:塔丽祛一切寒气。《图鉴》记载:塔丽性温,治龙病、赤巴病、培根病、肺病、喑哑等。《晶珠本草》记载:塔丽滋补,延年益寿,治寒性培根病。塔丽分黑、白两种,黑色种叶黑色,花红色,味辛,性温,治寒性病,用叶熏治白喉、乳蛾等症。《味气铁鬘》记载:塔丽性温,效轻,治培根病。
据查证,本品属塔丽的黑色种。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头花仙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