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湿生萹蕾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甲蒂
汉语拼音
SHISHENGBIANLEI
拉丁名
Gentianopsis paludosa(Mun.)Ma.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龙胆科植物湿生萹蕾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全株光滑无毛。根圆锥状,多分枝,纤细,黄褐色。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圆柱状,纵棱细密,中空。叶对生,基生叶3~5对,排列紧密,叶片匙形,长2~3cm,顶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无柄;花期枯萎脱落;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1.5~3cm,宽4~8mm,先端钝尖,基部扩展,半抱茎,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柄。花大型,单生于茎顶;花萼圆筒状,长16~32mm,背面具4条龙骨状凸起,顶端四裂,裂片等长,内对卵形,外对狭三角形;花冠管状钟形,长3~5cm,筒部黄白色,檐部蓝色,4裂,裂片宽椭圆形,边缘有细齿,基部边缘具流苏状毛;冠筒基部有4枚球形腺体;雄蕊4,贴在于花冠筒上,长为花冠的2/3;子房圆柱形,具长柄,花柱不明显,柱头2裂。蒴果圆柱形,长约35mm,伸出于宿存的萼外。种子多数,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瘤状突起。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分布于陕西,印度亦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800~4200m的林下、河滩湿地、灌丛林缘。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开花盛期采集,去净枯叶,洗净泥土,将茎揉破,阴干,备用。或鲜用或熬膏配方用。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根呈圆锥状,多纤细分枝,表面淡黄色或黄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茎单一或分枝,长25~50cm,类圆柱形,有细纵棱,表面淡绿色,质脆,断面不平整,中空。叶对生,叶片皱缩,易脱落,完整叶片匙形,纸质,淡绿色。花较大,皱缩,萼绿色,背脊有四条棱;花冠筒皱缩,淡黄色;完整花冠管状,檐部淡蓝色,有4裂,裂片椭圆形,长3~5cm,气淡,味苦。
显微鉴别:1.根(直径2.5mm)横切面:木栓由3~4列椭圆形或圆形细胞组成,皮层宽,薄壁细胞切线向延长,多已颓废成条状。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和射线不明显。木质部主要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木纤维壁厚,木化,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中央为初生木质部。管胞单个或3~5成群,分散在薄壁组织中。
2.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切向壁增厚,外被较厚的角质层,皮层宽,薄壁细胞切线向延长,有少数裂隙。维管束双韧型。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和射线不明显。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纤维壁厚且木化。导管多成群。髓部宽广,薄壁细胞类圆形,中央多已破裂成腔。
3.叶横切面:中脉下表面凸起三角形。表皮1 列,细胞外壁增厚,外被角质层。叶肉为海绵组织,多气孔。中脉维管束为双韧型。
粉末鉴别:浅黄绿色。纤维甚多,多成束,散在,常破断,径5~15μm,厚壁,可见稀疏纹孔,皮下细胞浅黄色,细胞多边形或延长,壁厚,具孔沟。内皮层细胞大,表面观呈类长方形,长180~300μm,壁稍弯曲,每个大细胞有5~10条横向壁将细胞分成6~11个小腔,小腔扁方形,有的小腔又有纵向壁分隔成2。导管具螺纹、梯纹或网纹,以螺纹导管为主,径7~18μm。螺坟管胞可见,长200~300μm,直径5~12μm。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边形。
中药化学成分
用全草水提取液浓缩后,经分析含有还原糖、氨基酸、黄酮类、酚类、有机酸等。已分离得到五个单体,鉴定为:1- 羟基- 3,7,8- 三甲基呫吨糖(C(16)H(14)O(6))、1,7- 二羟基- 3,8- 二甲氧基呫吨糖(C(15)H(12)O(6))、木樨草素(luteolin)、熊果酸(ursol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加热15min,滤过,取滤过液2ml,加镁粉少许,盐酸数滴,水浴中加热2min,溶液显橙色。 2.薄层层析,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冷却,滤过,取滤液5ml,水浴蒸干,加95%的乙醇0.5ml,取10ml点样于室温晾干的硅胶G板上,以氯仿- 丙酮(95∶5)展开后,在荧光下观察,可见三个斑点(蓝色斑点Rf值约0.2;暗红色斑点Rf值约0.5;红色斑点Rf值约0.31)。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丸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抑菌作用:以平板稀释法使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浸膏,且接种一定量的试验菌液,结果:含20%湿生萹蕾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性杆菌、白色念珠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含10%的溶液只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
2.抗腹泻作用:用蓖麻油引起大鼠腹泻,观察给药组动物的抗腹泻作用,实验以4小时内不腹泻之动物为阳性数。结果表明,湿生萹蕾具有抗腹泻作用(P<0.001)。
湿生萹蕾浸膏及氯仿溶液能明显抑制动物肠管的自动收缩,同时能使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引起的肠肌强直性收缩松弛。
临床用湿生萹蕾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选择单纯性消化不良之病儿。临床曾用湿生萹蕾治疗小儿腹泻314例,痊愈者244例,占77.7%,好转的32例占10.2%,痊愈和好转率为87.9%,无效38例,占12.1%。此外,综合治疗中易造成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但用湿生萹蕾治疗者无此缺点。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临床上用湿生萹蕾治疗小儿腹泻时,曾用每公斤体重4g/次,每日3次口服,一日总量为12g/kg,未见一例发生临床中毒征象者,该药无明显毒性反应。
给小鼠一次灌服湿生萹蕾浸膏溶液相当于生药200g/kg,观察7日,未见不良反应。给家每日灌服浸膏溶液相当于生药量25g/kg,连服7日,未见不良反应。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大鼠,小鼠,兔。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湿生萹蕾,花锚,松蒂,诃子,图木绒,红花石灰华,荜茇石榴子,甘草,哇夏嘎,香巴,丁香冰糖,肉豆蔻,豆蔻,草果葡萄干甘肃蚤缀,洪林,榜嘎波棱瓜子,秦艽花,木香小檗皮。 方二:湿生萹蕾、诃子,秦艽花、船形乌头、广木香、小檗皮石榴皮獐牙菜,哇嘎夏、石灰华、短管兔耳草,蒲、渣训膏、虎羊草,甘草、木鳖子益智仁、豆蔻,草果、小叶丁香、荜茇。
药性
苦,寒。
归经
功效
清肝胆热、疮疡热、时疫热。
性味分类
主治
黄疸、肝胆病引起的发烧、感冒、小儿腹泻、疮疡。
用法用量
配方或单用,鲜用30g,干品9~15g,浸膏3~6g,小儿用量浸膏一次0.2~0.3g/kg(体重)。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湿生萹蕾80g,花锚30g,松蒂40g,诃子130g,图木绒50g,红花80g,石灰华60g,荜茇30g,石榴子70g,甘草50g,哇夏嘎60g,香巴40g,丁香30g,冰糖30g,肉豆蔻20g,豆蔻20g,草果30g,葡萄干40g,甘肃蚤缀70g,洪林60g,榜嘎80g,波棱瓜子50g,秦艽花80g,木香80g,小檗皮80g。以上共研细粉,用渣驯膏40g,加温开水化合泛丸,每丸重50mg。清热利胆。用于赤巴病和龙病合并症;一次4~5丸,一日2~3次。
方二:湿生萹蕾、诃子各130g,秦艽花、船形乌头、广木香、小檗皮各80g,石榴皮、獐牙菜各70g,哇嘎夏、石灰华、短管兔耳草各60g,蒲桃、渣训膏、虎羊草各40g,甘草、木鳖子各50g,益智仁、豆蔻各20g,草果、小叶丁香、荜茇各30g。以上共研细粉,再加入红花8g、白糖30g兑研。清热利胆,退黄。治黄疸及肝胆引起的发烧。一次2~3g,一日2~3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本品始载于《月王药诊》:松吉斗清热、利胆。《四部医典》记载:“松吉斗清热利胆,祛湿利水。治肝胆疾病。”《晶珠本草》记载:“松吉斗分为六种。甲蒂清解疮疡热、时疫热。”又说“甲蒂”生水边、河滩、草坡,叶青绿色,基部微卷,叶柄黑而细;茎状如铁筷;花淡蓝或蓝色或有红晕,果如胡麻种子细小,状如铁舍利,味苦。形态生境与本种颇相符合。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