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黄芩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Huang qin
蒙药名
浑钦
别名
巴布斯日布,协日-巴特尔,协日-浑钦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疏松的土壤,茎叶似紫茉莉,具黄色小花,根黄色,中空,味极苦。”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认用的黏毛黄芩形态特征相符。占布拉道尔吉在《无误蒙药鉴》中称:“把黄芩作为协日-巴特尔药用较为合理。”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协日-巴特尔即浑钦(黄芩)。
中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黏毛黄芩的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茎方形,高25~60cm,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5cm,宽3~12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毛,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偏向一方;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先端2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长,花冠筒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cm,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二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4,近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四川、云南等地。 2.黏毛黄芩 Scutellarla viscidula Bge. 形态与黄芩相似,惟植株较矮,高仅10~27cm,花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小坚果被长柔毛。花期5~8月,果期7~8月。 生于破砾地、荒地或草坡。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凉爽气候,耐严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的低温。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可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省劳力,根条长,杈根少,产量高。春播3~4月;秋播8月中旬,开沟条播,行距30~45cm。每1hm2用种量15kg左右。幼苗出齐后,分2~3次间苗,保持株距12~15cm。分很繁殖:即挖取尚未萌发的3年生黄芩根茎,切取主根留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生长的自然形状分切成若干块,每块有芽眼2~3个即可栽种。 田间管理 在出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松土除草;每年追肥2~3次,6~7月为生长旺盛期,可追施入畜粪肥或硫酸铵或过磷酸钙等。除留种地外,抽出花序之前应剪去花梗。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枯病,可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喷洒1:1:20O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O倍液防治。根腐病,注意排水,实行轮作。虫害有黄芩舞蛾,可用90%敌百虫防治。
采收加工
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1)黄芩 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5~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具侧根残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称“枯芩”。气微,味苦。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2)黏毛黄芩 根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腐朽。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黄芩 木栓层多除去或残存数列,细胞多呈扁平状,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栓内层狭窄。韧皮部较宽广,约占根直径的1/3,有多数韧皮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多分布于外侧,韧皮纤维分布于内侧,韧皮射线宽阔,为10~25列整齐的细胞。形成居多成环。本质部约占根直径的2/3,木质部束6~10,木射线宽广而平直,7~25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16~60μm。老根中央有一至数个同心排列的木栓环。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黏毛黄芩 木栓展为5~8列细胞。韧皮部约占根直径的1/3,有纤维散在,偶见极小石细胞。形成层明显。木质部束7~13,木射线7~21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40~80μm。中央有木栓环,外侧有石细胞散在。 粉末特征:深黄色。①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两端尖或钝圆,长51~200(~270)μm,直径9~33μm,壁甚厚,木化,孔为明显。②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椭圆形、类多角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48μm,长85~160μm,壁厚至24μm。③纺锤形木薄壁细胞常伴于导管分,壁稍厚,非木化,细胞中部有菲薄横隔。④韧皮薄壁细胞纷锤形或长圆形,壁有时呈连珠状增厚。⑤网纹、具线纹孔导管直径约至72μm,导管分子较短,端壁倾斜,常延长成尾状;有时呈扭曲状。⑥木纤维细长,壁稍厚,具斜纹孔或具缘纹孔。另有淀粉粒,木栓细胞。 理化鉴别 (1)取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lm1,加醋酸沿试液2~3滴,即发生橘黄色沉淀;另取滤液lm1,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 ①取粉末lg,加乙醚40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提取至醚液无色,浓缩至干,以70%乙醇5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取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子同一0.25mol/L草酸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1O: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黄芩素、汉黄芩素均为暗灰棕色。②上述乙醚提取以后的残渣,挥尽乙醚,加50%乙醇浸泡过液,回流2h,乙醇提取液作供试液。以黄芩苷为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板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酰丙酮(16:1O:5: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黄芩苷为暗斑。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 H18O11)不得少于9.0%。
化学成分
根含黄酮,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sonoside),双黄芩素(wogonin)[1],黄芩黄酮(skullcapflavone)I、Ⅱ等。还含7-甲氧基黄芩素[3],7-甲氧基会甲基汉黄芩素,木蝴蝶素(oroxylin)A,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黏毛黄芩根含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黄芩新素,黏毛黄芩素(viscidulin)I、Ⅱ[4]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黄芩煎剂在体外对葡萄球菌、溶化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抑制作用[1]。黄芩水煎剂对各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2]。
2.抗炎和抗变态反应  大鼠灌服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苷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有抑制作用。黄芩甲醇提取物及黄酮单体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3]。大鼠灌服黄芩水提取物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明显抑制作用[4]。黄芩素与黄芩苷对致敬豚鼠离体回肠与离体气管由抗原产生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5]。
3.降压和利尿作用  麻醉犬灌服黄芩浸剂或醇提取物可使血压明显下降。麻醉犬静注黄芩苷后,尿量开始增加,20min达最高(原尿量的2倍)。黄芩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黄芩苷均可使麻醉尿量增加[6]。
4.降血脂作用  大鼠灌服黄芩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黄芩粉、黄芩苷或黄芩素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7]。
5.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作用  在体外,黄芩素、汉黄芩素可抑制胶原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和黄芩苷还可抑制凝血酶活性而具有抗凝作用[8]。
6.抗氧化作用  黄芩能显著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黄芩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作用,也可对抗氧自由基对人血红蛋白的氧化破坏,并可抑制氧自由基诱发的人红细胞脂质过氧化[9]。
7.镇静、解热作用  黄芩对实验动物均表现明显镇静作用。黄芩苷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黄芩煎剂,黄芩苷均可使伤寒混合菌苗发热家兔退热。对用酵母人工发热家兔灌服煎剂亦有解热效果[6]。
8.其他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黄芩甲醇提取物对。α-萘基异硫氰酸盐(ANIT)诱发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10]。黄芩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11]。黄芩注射液可使肾损害模型大鼠的尿排量和血中升高的尿素氮明显降低[12]。黄芩煎剂能明显延缓白内障的发生[13]。黄芩苷可显著降低链脲菌素引起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红细胞中的山梨醇[14]。煎可使麻醉犬胆汁分泌增加[6]。
炮制方法
性味
味苦,性寒。效钝、轻。 1.《无误蒙药鉴》:“味极苦。” 2.《蒙药学》:“寒、钝、轻。”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主治毒热症。 《无误蒙药鉴》:“清毒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咽喉肿痛,伤风感冒 连翘栀子、黄芩、大黄薄荷石膏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药方剂》六味音达拉散)
制剂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中华医学杂志,1973,(7):417 (2)潼户道夫,等.药学杂志.(日),1975,95(1):108 (3)Popova T P,et a1.C A,1975.(8):28553z (4)于留荣,等.药学学报,1984,19(5)397 药理 (1)刘国声.中华新医学报,1950,1(2):95 (2)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3)Kubo M,et a1.Chem Pharm Bul1,1984,32(
蒙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蒙药学》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黄芩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