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i Zhi
|
蒙药名 | 宝日-苏格木勒
|
别名 | |
考证 | 本品载于《诃子串珠》。内称:“无果皮,色白,形三角者汉名称藏益智。”据上述记载及蒙医临床应用经验,认定益智为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苏格木勒之一种,即宝日-苏格木勒(益智)。
|
中药材基原 | 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益智 Alpinia oxyphylla Miq.
多年生草本,高1~3m。根蔓延长。茎直立,丛生。叶2列,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20~35cm,宽3~6cm,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其残留的痕迹呈细锯齿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舌膜质,长1~1.5cm,被淡棕色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棕色,长10~15cm,被短毛,下端具一环形苞片,包围花轴,小花梗长1~2mm;小苞片极短,膜质,棕色;花萼筒状,长1.2cm,一侧裂至中部,先端3齿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管大约长1cm,裂片3,长圆形,长约1.8cm,上面一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状,外被疏短毛,唇瓣倒卵形,长约2cm,粉白色,具红色条纹,先端钝3裂;退化雄蕊雄状,长约2mm,发有雄蕊1枚,花丝长约1cm,花药线形,长约7mm;子房下位,卵圆形,密被绒毛,3室,每室具胚珠8~9枚,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棒状。蒴果椭圆形至纺锤形,长1.5~2cm,被疏毛,表面有纤维束线纹,果柄短。种子多数,不规则扁圆形,被淡黄色假种皮。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长于阴湿林下。分布于海南及广东南部。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5~6月间果实呈褐色、果皮茸毛减少时采摘,除去果柄,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果实纺锤形或椭圆形,两端渐尖,长1.2~2cm,直径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凹凸不平的断续状隆起钱13~20条,先端有花被残基,基部残留果柄或果柄痕,果皮薄韧,与种子紧贴,种子团中间有淡棕色隔膜分成3室,每室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直径3~4mm,灰褐色,具淡黄色假种皮,腹面中央有凹陷的种脐,种脊沟状。气芳香,味辛、微苦。
以个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类圆形或类卵形,外周稍波状。假种皮细胞多列。种皮表皮细胞1列,排列不整齐,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2列,外列细胞切向延长,不含色素。油细胞间断排列于色素层,略成1列,内含油滴。色素层细胞4~6列,切向延长,内含棕红色、黄红色或黄色色素。内种皮厚壁细胞1列,褐红色、红棕色或黄棕色,径向延长,圆柱形,长至37cm,直径至23cm,外壁薄,内壁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由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尚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簇晶。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胚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粉末特征:淡棕色或灰红色。①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条形,朱端渐尖或钝圆,长至324μm,直径9~27μm。②下皮细胞1列,常与种皮表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长至100μm,直径9~41μm,胸腔内含淡黄色或黄棕色物。③色素层细胞红棕色或深棕色,细胞皱缩,界线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色素块。④油细胞与色素层细胞连结,有时可见油滴。⑤内种皮厚壁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3~27μm,壁较厚,非木化,胸腔含硅质块,断面观细胞排成栅状。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另以樟脑、1,8桉油精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以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种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效轻、燥、腻、锐。
1.《金光注释集》:“味苦、辛,消化后味辛,性温,效腻,燥、锐、热……”
2.《蒙药学》:“味苦、辛,性温,消化后仍性温,效轻、燥。”
|
功效 | 祛肾寒,镇赫依,温中,消食,开胃,止吐。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王宁生,等.中药材,1991,14(6):38
(2)难波恒雄,等.生药学概论(日),南江堂,1990:322
(3)Itokawa H,et a1.Phytochemistry,1981,20(4):769
(4)汪锦邦,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492
药理
(1)Shot N,et a1.Planta Med,1984,50(2):186
(2)Ibid.J Pharm Sci,1984,73(6):843
(3)Yamahara J,et a1.Che
|
蒙药名出处 | 《诃子串珠》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