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荆芥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Jing jie
蒙药名
哈日-吉如格巴
别名
吉如格,吉如格巴,吉如格那赫布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吉如格生于草坪或泉边的沼泽地。”《无误蒙药鉴》载:“吉如格已有两种……黑色者茎方形,节上分枝,叶似母鹿耳,形圆,花如野兽尾巴,色碧绿。”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荆芥的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吉如格已即哈日-吉如格巴(荆芥)。
中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多裂叶荆芥的带花序的地上部分。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茎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带紫红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羽状深裂,茎基部的叶裂片5;中部及上部的叶裂片3~4,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穗状轮伞花序,多密集于枝端,长3~8cm;苞片叶状,线形,长0.4~1.7cm,绿色,无柄;花萼钟形,长约3mm,具纵脉5条,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二唇形,长约4mm,上唇2裂,下唇较大,3裂;雄蕊 4,二强;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卵形或椭圆形,长约lmm,棕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阴坡、沟塘边与草丛中。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地。 2.多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multifida(L.)Briq. 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蓝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花期7~9月,果期9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春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裂叶荆芥地上部分、穗、梗各含挥发油1.12%、1.69%、0.60%。其主要成分均为胡薄荷酮(Pule-go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还都含有薄荷醇(menthol),柠檬烯(limo-nene),丁香烯(caryophyllen)等多种成分[1]。穗状花序会单萜类成分:荆芥苷(schizonepetoside)A、B、C、D、E,荆芥醇(Sschi-zonol),荆芥二醇(schizonodiol)[2~4];含黄酮类成分:香叶木素(diosmetin),橙皮苷(hesperidi)等[4]。尚含多种有机酸及其酯类[5]。多裂叶荆芥穗含挥发油1.34%,其中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和薄荷酮,还含环己酮(cyclohexano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等多种成分。又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等多种有机酸。尚含多种微量元素[6,7]。
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性味
1.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甲菌苗与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所致家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1]。荆芥油灌胃,能降低大鼠正常体温[2]。荆芥水煎剂和d-薄荷酮可提高小鼠痛阈,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3]。 2.抗炎作用 荆芥水煎剂腹腔注射,对巴豆油混合致炎剂所致耳部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1]。 3.止血作用 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给大鼠、兔灌胃或兔腹腔注射,可显著缩短动物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并能抑制纤溶活性;能明显缩短肝素化小鼠的凝血时间,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4,5]。 4.祛痰、平喘作用 荆芥油灌胃或腹腔注射,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有祛痰作用。荆齐油灌胃和喷雾给药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的引端潜伏期[2]。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荆芥油对致敏豚鼠平滑肌的慢反应物质(SRS-A)释放有抑制作用。荆芥油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荆芥穗50%甲醇提取物有抗补体作用[6]。 6.抗微生物作用 荆芥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7]。并有明显抑制流感病毒A3的作用[8]。 7.其他作用 荆芥油有抑制心脏作用[2]。荆芥水煎剂对兔十二指肠平滑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荆芥可抑制磷酸二酯酶[9]和腺苷酸环化酶[10]。味苦、辛、涩,性温。效糙、燥、轻。
功效
杀虫,防腐,愈伤,祛巴达干。
主治
主治阴道、肛门、肠内、皮肤虫疾等诸虫症及外伤化脓,肌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外用:与信筒子等研细,外涂或制成栓剂用。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阴道滴虫病,白带过多 垂果南芥、荆芥各5g,信筒子、蓍草各10g,益母草玉竹各15g。制成散剂。每次3~5g,每日1次,水煎服或外洗或灌肠。(《蒙医传统验方》六味荆芥散) 2.治肛门及阴道虫病,秃疮,疥疮等皮肤虫病 荆齐、信筒子、辣椒大蒜花椒南星藁本、铁杆篙炭各等量。制成栓剂。每日3~5g,每日2~3次,根据病情用香油调药外涂或制成栓剂用。(《至高要方》八味荆芥散)
制剂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叶定江,等.中药通报,1985,10(7):307 (2)Sasaki Hiroshi,et a1.Chern Pharm Bul1,1981,29(6):1636 (3)Kubo M,et a1.Chem Pharm Bul1,1985,34(8):3097 (4)Oshima Y,et a1.Planta Med,1989,55(2):179 (5)Kubo M,et a1.C A,1993,118:240923b (6)臧友维,等.药学通报,1988,23(10):594
蒙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荆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