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s ms zi
|
蒙药名 | |
别名 | 萨日玛,迪勒玛日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亚麻 Linum usitatissimum L.
一年生草本,高25~90cm或更高。茎直立,基部稍木质化,分枝少。叶互生;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8~3.2cm,宽2~5mm,全缘,叶脉通常3出。花多数生于分枝顶端及上部叶腋间;每叶腋生一花,花径约1.5cm;花梗长1.8~3cm;萼片5,绿色,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为花冠的3/4;花瓣5,蓝白或白色,倒卵形或厂倒卵形,长7~10mm,先端近圆形,微凹,边缘稍有波状缺刻;雄蕊5,花药线形,退化雄蕊5;雌蕊1,子房椭圆状或近圆状卵形,5室,花柱5,线形,分离,柱头尖状。蒴果球形或稍扁,长约8mm,顶端尖,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扁平,长约6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宜温度20~25℃;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生育期70~80d。前作以玉米、小麦或大豆为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碱性土壤亦能栽培。
栽培技术 品种有纤维型和油用型。用种子繁殖:播前种子用化肥拌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纤维型的按行距7.5cm开条沟播种;油用型的按行距22~26cm开宽幅条沟,每1hm搐播种量分别为97.5~112.5kg和45~60kg。播后7~8d出苗。
田间管理 生长期易遭杂草混生,可用化学除草剂杀灭杂草。雨季要开沟排水,旱季及时灌溉。根据不同立类施肥,氮、磷、钾要适宜配比,需施较多钾肥,以提高抗倒伏能力;施用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品质。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亚麻锈病、亚麻炭疽病、立枯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草地螟、亚麻野蛾、跳(虫甲)、黏虫、白边地老虎、甘蓝夜蛾、金龟子等。
|
采收加工 | 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平卵圆形,长4~6mm,宽2~3mm。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平滑,有光泽,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扁斜。种脐位于尖端的凹入处;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状,子叶2枚,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嚼之有豆腥味。
以色红棕、光亮、饱满、纯净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类长方形,壁含黏液质,遇水膨胀显层纹,外面覆有角质层。下皮为1~5列薄壁细胞,壁稍厚。纤维层为1列排列紧密的纤维细胞,略径向延长,直径3~5μm,壁厚,木化,胞腔较窄,层纹隐约可见。颓废层细胞不明显。色素层为1层扁平薄壁细胞,内含棕红色物质。胚乳及子叶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直径7~14μm,含拟晶体及拟球体1~2个。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置于试管中,加水少许,试管中悬挂一条浸有10%碳酸钠溶液的三硝基苯酚试纸,塞紧(试纸勿接触粉末与管壁),置热水浴中3~5min,试纸显砖红色。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微苦,性温。效重、软、腻。
|
功效 | 镇赫依,化脓,润肠。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42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853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