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蒙古族医学 > 蒙药 > 正文
大黄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Da huang
蒙药名
格秀
别名
朱木萨,西莫兴
考证
本品载于《智慧之鉴)。《无误蒙药鉴》称:“(大黄)生于深山野林中,茎细长,中空,叶大,基生,绿色,花簇生,深橘橙色,种子多数,三角形,根粗,味清爽。”并附图2幅。《认药白晶鉴》载:“……味酸、粗糙,种子三角形,根粗,深橘橙色。”上述生境、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所沿用的大黄之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朱木萨即格秀讷(大黄)。
中药材基原
为家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1.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成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绿;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mm,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5mm;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mm,宽7~8mm,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2.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基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cm,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3.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 L.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m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cm,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税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叶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技开展,花小,径3~4mm,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mm,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王角形,有翅,长8~10mm,宽6~9mm,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区;家种多在14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一10℃以下,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150~180d,年雨量为500~1000mm。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黏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茎上的芽)繁殖。种子繁殖:大黄品种易杂交变异,应选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作种株,7月中、下旬待种子大部变黑褐色时,连茎割回,阴干,脱粒。备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两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为好。育苗,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者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播幅10cm,深3~5cm,每1hm2用种量30~75kg。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薄覆细土,盖草,每1hm2用种量75~105kg。发芽后于阴天或晴天午后将盖草揭去。苗出齐后,及时除草、浇水。如幼苗太密,可结合第1次除草间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粪尿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叶覆盖,至次年萌芽时揭去覆盖物。春播者于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于第2年9~10月移栽。选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将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剪去,按行距70cm、株距50cm开穴,穴深30cm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盖土宜浅,使苗叶露出地面,以利生长;秋季移栽盖土宜厚,应高出芽嘴5~7cm,以免冬季遭受冻害。直播法,按行距60~80cm、株距50~70cm穴播,穴深3cm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cm左右。每1hm2用种子22.5~30kg,苗期管理与育苗移栽法相同。间苗1~2次,在苗高10~15cm时定苗,每穴1株。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的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cm×55cm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cm,踏实。栽种时在切割伤口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烂。 田间管理 栽后第2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3年在春、秋季各进行1次。第4年在春季进行1次。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后进行,春夏季施油饼或人畜粪水,秋季施土杂肥及炕上灰塞蔸防冻,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大黄根茎肥大,不断向上生长,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时,都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又能防冻。大黄移栽后在第3、第4年的5~6月间,抽薹开花,除留种以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薹,以免消耗大量养料,以利根茎发育。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法,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壤用石次消毒;消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20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虫害有金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杀。金龟子为害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点灯诱杀成虫。
采收加工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的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明显、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展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1~2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根茎横切面: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常维管束散在,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特征;(1)掌叶大黄 粉末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②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③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2)唐古特大黄 粉末黄棕色。①簇晶直径12~55~77~130μm,棱角大多长宽而尖。②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类圆形,直径3~24μm,脐点几全为星状,也有裂缝状;复粒较多,由2~6~12分粒组成。③网纹导管较多见,导管直径11~144μm。 (3)药用大黄 粉末深棕色。①簇晶直径13~92~100~170μm,棱角大多短尖。②淀粉粒单粒类圆球形或长圆形,直径5~44μm,脐点呈裂缝状、点状、“人”字状或易状;复粒较多,由2~3~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③网纹导管较多,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斜方形或横向延长,排列紧密;导管直径16~48~190μm。 理化鉴别(1)微量升华取 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2)荧光检查 ①取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色荧光)。②取本品劈开新断面,于荧光灯下观察,一般呈棕色荧光,少数呈淡蓝色或淡蓝紫色荧光,易与非正品大黄混淆,可用正品大黄对照观察。非正品大黄断面呈极明显的紫色荧光。 (3)取粉末0.1g,加水50m1,置水浴上加热30min,滤过,滤液中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1,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酸5m1,置水浴中加热30min,冷后,再用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m1,振摇,水层显红色。(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4)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1g,加甲醇20m1,浸渍lh,滤过,取滤液5m1,蒸干,加水5ml溶解后,加盐酸0.5m1,于水浴上加热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15ml分2次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去乙醚,残渣加氯仿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3:1:O.2:O.05:0.5)混合液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己烷-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水(3:1:1.5:0.1:0.5)混合液的上层液为第2次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上,呈现5个相同颜色的黄色条纹。由上至下分别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
化学成分
三种大黄均含蒽醌类成分,其中游离蒽醌有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醚(php-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结合型蒽醌有大黄酚-l-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龙胆二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6′-草酰)-葡萄糖苷,大黄酸双葡萄糖苷A、B、C、D。双蒽酮有掌叶大黄二蒽酮(Palmidin)A、B、C,番泻苷元(srheidin)A、B、C,番泻苷(sennosiBe)B、B、C、D、E、F。二苯乙烯苷类: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均含有4,3′,5′-三羟基芪-4-葡萄糖苷,3,4,3′,5′-四羟基芪-3-葡萄糖苷,4,3′,5′-三羟基芪-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药用大黄中仅含有4,3′,5′-三羟基芪-4-葡糖苷。色酮类:药用大黄中含有2,5-二基-7-羟基苯并-y-吡喃酮,5-羧基-7-羟基-2-甲基苯并-Y吡喃酮,7-羟基-2-(2-羟基)丙基-5-甲基苯并-Y-吡喃酮,5-羧基-7-葡萄糖氧基-2-甲基苯并-γ-吡喃酮,5-乙酰基-7-羟基-2-甲基苯并-Y-吡喃酮。禁酚苷类:酸模素-8-葡萄糖苷,6-羟基酸模素-8-葡萄糖苷,决明黄素-8-葡萄糖苷,决明黄素-8-(6′草酰)-葡萄糖音。苯丁酮类: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出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从掌叶大黄中分离出苯丁酮葡萄糖苷。鞣质及其他成分:大黄中含有1,6-二没食子酰-2-桂皮酰葡萄糖,1-没食子酰-2-桂皮酰葡萄糖,2-桂皮酰葡萄糖,右旋-儿茶素,左旋-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棓酰葡萄糖(6-O-galloyl-glucose),二氧棓酰葡萄糖,三氧格酰葡萄糖,丙氰定B-13′-棓酸盐,表儿茶酸-3′-氧棓酸盐,丙氰定B-23-3′-二氧棓酸盐,肉桂酰葡萄糖棓灵等[1]。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醌苷,其中番泻苷A的活性最强。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在体内被还原为蒽酮(酚)而进入大肠发挥作用。肠壁神经丛的参与可能也是泻下机制之一,久煎后则因蒽苷被破坏而呈止泻作用,大黄因含多量鞣质,小剂量反呈收敛作用;停药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1,2]。
2.利明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促进胆汁分泌,并使明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3,4]。
3.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减轻肝脏病理改变[5,6]。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证明,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对应激性胃溃疡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出血灶数量,还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7]。由乙醇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大黄煎剂有保护胃黏膜作用,能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黏膜损伤等[8]。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黄的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分枝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机制是抑制菌体糖代谢,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煎剂对许兰黄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体外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也有抑制作用。浸剂对溶组织变形虫、阴道滴虫均有一定抑杀作用[9]。
6.抗炎作用  给小鼠灌服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急性渗出性炎症;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跖肿胀,大鼠和小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10,11]。
7.止血作用  大黄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还可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有利于血栓形成[12,13]。
8.其他作用  大黄醇或水提取物有降血脂作用[14]。大黄、大黄酸、大黄素给家灌服有利尿作用[15]。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16]。
炮制方法
性味
味苦、酸,性凉。效稀、轻、浮、糙等。 1.《金光注释集》:“味酸,消化后味甘,效稀、糙、轻、浮。” 2.《无误蒙药鉴》:“大黄根,性凉、平,能泻诸病。”
功效
泄泻,清热,解毒,收敛疮疡,消食。
主治
主治毒热,中毒,腑热,协日热,疮疡,便秘,闭经胎衣不下,积食。 1.《论说医典》:“泻毒热,腑热,祛巴达干。” 2.《蒙医传统验方》:“清协日热,燥协日乌素。茎叶除巴达干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附方
1.治下行赫依功能紊乱,腹胀,便秘,闭经 大黄、诃子碱花(制)各50g。制成煮散剂。每日1~2次,每次3~5g,煎服或煎汤灌肠。(《蒙医药选编》三味大黄汤) 2.治便秘,腹胀,积食 山柰45g,大黄40g,诃子、光明盐、碱花(制)、土木香各2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选编》六味安消散) 3.治闭经,月经不调,腰腿痛 当归50g,血竭刺柏叶、大黄各2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用黄酒服。(《蒙医传统验方》四味当归散)
制剂
给喜古纳-3片大黄、诃子、碳酸氢钠各2500g,取大黄、诃子粉碎成粉粉,加水煎煮3次,每次lh,第1次加水15000m1,第2、第3次各10000m1,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碳酸氢钢混匀,60℃烘干,粉碎过16目筛,压制13000片,包白色糖衣即得。本品为白色糖衣片剂,内容物为棕褐色,气微味涩咸。功能抗酸,缓泻。用于大便干燥,胃胀,腹痛,胃酸过多,闭经。每次1~3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蒙成药标准·补充标准》1998年)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阴健,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61 药理 (1)难波恒雄,等.汉方研究(日),1978,(11):422 (2)江文君,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O,(4):4 (3)叶望云,等.武汉医学院学报,1981,1O(4):55 (4)陈琼华.新医药学杂志,1974,(5):34 (5)荆庆,等.天津医药,1976,(6):283 (6)程经华,等.中国大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汇编,1987.112 (7)江文君,等.中药通报,1985,1O
蒙药名出处
《认药白晶鉴》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大黄橐吾
大黄
大黄
大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