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Gan jang
|
蒙药名 | 嘎
|
别名 | 札嘎,曼嘎,哈伦-淖告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茎叶绿色,根白色带鲜红的光泽,断面白色,油少者为曼嘎。”《无误蒙药鉴》在该条下附植物形态图1幅。据文献记载及蒙医临床沿用经验,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札嘎即嘎(干姜)。
|
中药材基原 | 为姜科植物差的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卵形,上圆下尖,大小长短不一,长2~10cm,宽1.5~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迹,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加木质,极难折断,切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接近外侧色较深,向内侧色浅,内有多数散生不甚明显的筋脉点及条状横向筋脉(断面用水润后,点状及条状筋脉明显)。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
以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则表面黄白色者为佳。
(2)小黑三棱 块茎较短小,扁长卵形,其余与黑三棱相同。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忌连作。宜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至重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种姜)繁殖,穴栽或条栽。秋季采挖生姜时,选择肥厚、色浅黄、有光泽、无病虫伤疤的根茎作种姜,下窖贮藏或在室内与细沙分层堆放贮藏各用。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种姜保温催芽,然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保留1~2个壮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深13~17cm,先浇粪水于穴中,待渗透土后,每穴平放种姜1块,最后覆盖细堆肥与土。条栽按行距40cm开沟,施入基肥后,按株距27cm下种,上覆土与地面平。四川产区很注意播种的深浅度,播种深(挖穴30cm左右),并不断培土而成菜姜,为生姜来源;播种浅(挖穴5~10cm)而成药姜,为干姜来源。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发现缺株,及时补栽。全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4次,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生长期间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能缺水,出现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湿,收获前10d停止浇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腐败病,俗称姜瘟,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用波尔多液浸种10min,发病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撒病穴消毒。虫害有亚洲玉米螟,8~9月为害姜的茎秆。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姜弄蝶,以幼虫为害叶片。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
采收加工 | 夏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显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管束散在,可见黄色油点。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油细胞随处可见,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大部分,散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柱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纤维,并有油细胞。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 淀粉粒众多,淀粉粒上常附有细微颗粒状蛋白质类物质。纤维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淡黄棕色,较细长。油细胞随处散在,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壁较薄,木柱化,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挥发油滴,另有长形树脂细胞,内含红棕色分泌物。色素细胞在导管束成纤维旁有时可察见,呈细管状,细胞中充满棕色或暗红棕色内容物。导管以螺纹、梯纹及网纹导管为多见。草酸钙结晶少数,细小,呈方形,长方形或颗粒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甲醇提取液与对照品芳樟醇和1,8-桉油素同点于硅胶G薄展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用1%香草醛浓硫酸液显色,在与对照品相应的Rf值处可见灰紫或灰蓝色斑点。
|
化学成分 | 黑三棱块茎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benzeneethanol),对苯二酚(1,4-benzenediol),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1]。又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2]、三核酸(san-leng acid)[3]等多种有机酸。还含刺芒柄花素(formonetin)[4]、胡萝卜苷(daucosterol)[4]等。含α-姜烯(α-zingiber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牻牛儿醇(geraniol)等挥发性成分;6-姜辣酸(6-gin-gerol),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6-姜辣烯酮(6-shogaol)等辛辣成分;美烯酮(gingerenone)A、B、C,异姜烯酮(isoginger-enone)B[2],六氢姜黄素(hexahydrocurcumin),内消旋-3,5-二乙酰氧基-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等二芳香基庚烷类成分[3]。此外,还含6-姜辣磺酸(6-gingesulfonic acid),姜糖脂(gingerglycolipid)A、B、C等[4]。
|
药理作用 | 1.抗凝和抗血栓形成 三棱煎剂给大鼠灌服,可显著延长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显著减少血小板数目,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还可以降低全血黏度[1,2]。三棱在体外有一定的增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缩短凝块全部溶解时间[3]。 2.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 三棱水提醒沉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使小鼠对减压、常压缺氧耐力均有显著提高,还可对抗氰化钾(KCN)作用,对致死剂量KCN静注后小鼠死亡率有降低作用[4]。 3.兴奋平滑肌 三棱煎剂加入营养液中,可使家兔离体小肠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升高[5]。三棱水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呈兴奋作用,表现为频率增加,张力提高[6]。 4.其他作用 三棱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有一定抑制作用[7]。1.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 给大鼠灌胃水提物或挥发油,用体内血栓测定仪,测定血栓形成时间,均能使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对胶原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姜挥发油除对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对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及凝血因子V、因子Ⅶ等无明显影响,表明有增强内源性凝血功能;而干姜水提物对上述凝血各指标均无影响[1]。 2.对心血管的作用 干姜甲醇提取物静注,使麻醉大鼠血压暂时性升高,继之下降,心率也有一过性减慢;对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性运动有增强作用[2]。 3.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干姜灌胃,可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干姜、干姜挥发油或干姜酚酸部分灌胃,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3]。 4.其他作用 干姜甲醇提取物皮下注射,有镇静、镇痛作用[2],干姜醇提取物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4]。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性凉。效软、柔、钝。味辛、甘,性温。效糙、锐、浮、燥。
|
功效 | 清热,祛瘀,润肺。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孕妇禁服。状披针形,长15~2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mm,膜质。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cm;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绿黄色,管长约2cm,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所抱持。蒴果3瓣裂,种子黑色。花期7~8月(栽培的很少开花),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Miyazawa M,et a1.Agric Biol Chem,1988,52(11): 2961
(2)Endo K,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3):797
(3)kikuzaki H,et a1.Chem Pharm Bul1,1991,39(1):120
(4)Yoshikawa M,et a1.Chem Pharm Bul1,1992,40(8):2239
药理
(1)许青媛,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2):112
(2)笠原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