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She tui
|
维药名 | 衣郎 哈斯日格
|
别名 | 哈亦也、阿福阿耶《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赛力胡力艾也、破斯提 马日《药物之园》。
|
考证 | 《药物之园》载:“蛇蜕,是蛇蜕下的皮膜;以公蛇的皮为佳,公者皮厚,偏黄暗色,有光泽,母者皮薄,色白。”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蛇蜕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Guenther)
体粗壮,全长2m左右。全身黑色,杂以黄色花斑,形似菜花,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头背棕黄色,鳞缘黑色,散以黑色斑。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线。眶前鳞1,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3、1)+3(2、4);上唇鳞3-2-3式、背鳞23(25)-23(21)-19(17)行,除最外1~2行平滑,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4;肛鳞2分,尾下鳞69~102对。(图1)
生活于山区及丘陵地带,平原亦有分布。性凶猛,行动迅速。以蛙、鸟、蜥蝎等为食。
分布于西南、华中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2.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
半水栖蛇类,全长约1m。体背面淡红褐色,具四条深棕色纵纹,直达尾末端,在体前段或断或续,头部有3道深棕色“^”形斑、腹面黄棕色,密布黑色方斑,腹鳞外侧与背鳞交界处有不规则的黑点;尾腹面正中具黑纵纹,或无斑。眼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3(2、1);上唇鳞2—2-3式,或3、2、3(2、2、2)式。背鳞平滑,21(19—23)-21(19)-17(15)行;腹鳞162~186;肛鳞2分;尾下鳞47~64对。
生活在海拔60~700m的河流、湖泊、池塘、田野等处,多于晴天活动。以鱼、蛙、蝌料为食。
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河南、山西、湖北等地。
3.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us Cope
体形较大,全长可达2m以上。头颈区分明显,背面黄绿、灰绿或棕灰色,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限后具黑色眉纹;腹部灰白色,但前端、尾部及体侧为黄色。眶前鳞1(2),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领鳞2(1、3)十3(4、2、5);上唇鳞4一2-3(3-2-3、5—2-3)式。背鳞25(23)-25(23、21)-19(17)行,中段9~17行微棱;腹鳞225~267,肛鳞2分,尾下鳞76—122对。(图2)
生活于海拔300~3000m的平原、丘陵及山地。常栖于河边、稻田附近。行动迅速,善攀。以鼠、鸟、蛙等为食。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收集。以4~10月间为最多,拾得后排净泥沙,晾干即可。
|
药材鉴别 | 本品呈圆筒形,多压扁。皱缩、破碎,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2m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棕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鳞迹,鳞迹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或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
化学成分 | 王银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含骨胶原(colla-gen)[1],血清中含抗毒因子,其分子量为67000左右的酸性蛋白质[2]。
|
药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给大鼠静注20mg/kg蛇蜕水提取液或于5d内每日灌胃200mg/kg蛇蜕提取液均可显著抑制2%羧甲纤维素引起的白细胞游走。灌胃或皮下注射蛇蜕提取液50mg儿g或静注20mg/kg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剂量为10mg/kg时可抑制白芥子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此外,灌服100mg/kg提取液对右旋糖酐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1]。 2. 其他作用 离体实验证明,4mg、12mg蛇蜕提取液都可抑制53℃、5min的红细胞溶血作用[1]。 3.毒性 蛇蜕的毒性极低。小鼠口服蛇蜕水提取液的LD50大于50g/kg,皮下注射LD50为11.9(9.75~15.6)g/kg,腹腔注射LD50为11.25(9.25~14.5)g/kg,静注LD50为9.3(7.85~10.8)g/kg。高剂量腹腔注射,一部分小鼠出现扭体反应;高剂量皮下注射,小鼠出现轻度运动抑制;高剂量静注,部分小鼠出现疾奔痉挛,解剖小鼠内脏,肉眼无明显改变[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热。
1.《药物之园):“二级末或三级干热。”
2.《拜地依药书》:“有人认为四级干热。”
|
功效 | 生于生热,祛寒燥湿,消肿除痔,愈疮收敛,除腐生肌,软坚排石,增强色素,固发生发。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1~3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丸剂、片剂、粉剂、滴剂、熏剂、软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对眼有害,并导致皮肤干燥,矫正药为香菜。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南京药学院药材组.药材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226[2]黄接棠,等.中草药,1982,13(4):5 药理 [1]沈雅琴,等.日本医学介绍,1982,(2):31 |
维药名出处 | 《药物之园》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