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ing zui dou
|
维药名 | 努呼提
|
别名 | 那合豆子、那河豆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衣米买斯、努呼德、切那《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鹰嘴豆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1.
一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白色腺毛。托叶大,有3~5齿,羽状复叶,小叶9~15枚,对生或互生,阔卵形或矩椭圆形,长1~1.5cm,宽约1cm,先端钝,边缘有密锯齿,叶脉显著。花单生于叶腋,有长梗,萼浅钟状,具5齿,长6~8mm,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8~10mm,旗瓣宽,有爪,翼瓣分离,雄蕊10,2体(9+1),子房无柄,花柱内弯,无毛。荚果矩形,膨胀,长18~25mm,宽约12mm,具细短柔毛。种子1~2粒,在其1端有尖突,似羚羊头,白色、红色或黑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我国主产于新疆,亦产于甘肃、山西、青海、河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果枝,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枝梗、果荚,再晒至足干。
|
药材鉴别 | 呈类圆锥形,直径3~6mm。白色,少为红色或黑色,底端矩圆,顶部钝尖,珠孔位于腹面尖端的侧面,点形;在近1/3~1/2顶端处有一微突圆点状种脐,由种脐向下至背到珠孔有一明显的种脊维管束。种皮薄,较韧,破裂后可见淡橙黄色子叶2枚。气微,豆腥味浓。
|
化学成分 | 种子含蛋白质约20%,脂肪油4.6%~6.1%,淀粉44.89%~52.80%,矿物质2.36%~4.67%,粗纤维2.4%~10.06%。脂类中含胆碱磷脂。糖类有阿拉伯葡聚糖(arabinogucoglycan)0.8%~1.2%,葡萄糖,蔗糖和鹰嘴糖(cicerose)。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新收的种子含维生素C1031mg/100g,维生素E,维生素B1,泛酸,植酸(Phyticacid)此外,尚含磷、钙、铁等无机元素。发芽的种子胚芽部分含异黄酮类:鹰嘴豆芽素(blochanin)A、B、C等。其植物幼苗中含黄酮类: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及其3,4’,7-三羟基黄酮4’-葡萄糖苷和鹰嘴豆芽素7-葡萄糖苷。茎叶含苹果酸、枸橼酸、丙二酸、蔗糖,以及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草酸、葡萄糖,果糖等[1]。
|
药理作用 | 从摩嘴百分离出一种成分,能促进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生长,其作用与橙皮苷相似。大鼠食用鹰嘴豆分离出的脂质,能明显降低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血清脂质与肝组织脂质含量,粪便中排出的胆固醇终未产物则增加。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胆固醇终未产物的排泄[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级干热。
《拜地依药书》:“湿热。”
|
功效 | 生干生热,补身壮阳,利尿止痛,祛风止痒,去垢生辉,生发乌发。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10~20g。外用:适量。可人仁膏、甜糊剂、散剂、汤剂、浸泡液、敷剂、油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不易消化,可在胃内产气,引起胃痛,矫正药为孜然等,或古丽坎尼 古里苏如合 花膏,朱瓦日西 库木尼 消食膏等。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黄豆、绿豆、羽扇豆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469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469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