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
蛔蒿花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Hui hao hua
维药名
西合
别名
代尔米乃 土耳克、代尔米乃依 艾日曼《明净词典》。
考证
《注医典》载:“蛔蒿花,是蛔蒿的未开花朵;原植物为蒿类植物,有多种,分罗马蛔蒿、突厥蛔蒿、亚美尼亚蛔蒿等;罗马蛔蒿,全株带刺,多分枝,叶小,与松叶相似;突厥蛔蒿,叶与枝柳叶相似;亚美尼亚蛔蒿,颜色为黄绿。”《保健药园》载:“蛔蒿,为蒿类植物,苦艾艾叶也属于此类植物;小叶片窄线形,花黄绿色者为‘亚美尼亚蛔蒿’,小叶稍宽线形,花棕绿色者为‘突厥蛔蒿’,气味均为芳香。”《药物之园》载:“蛔蒿,为蒿类植物,与艾蒿相似,高与莳萝大小,叶小,与芸香相似,有的偏黄色,有的土黄色,花黄色或红色,气芳香,味辛,性烈。”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蛔蒿花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未开花朵。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山道年蒿 Artemisia etna Berg. 多年生亚灌木,高达70cm。根粗大而略扭曲。茎基部木质,有8~30分枝。叶互生,小形,2回羽状深裂;小叶片窄线形,先端钝圆,被茸毛,灰绿色。头状花序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4mm,集成复总状花序;总苞覆瓦状排列,外列苞片纯三角形,较厚,渐次向内则呈卵形或椭圆形,且渐薄;苞片中央部分黄绿色至棕绿色,有棱线,边缘带白色。花序有小花3~6个,全为管状花,长约1.5mm,花冠5裂;雄蕊5,花药联合;雌蕊1,子房长圆形。瘦果小,无冠毛。花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 生于沙质土壤。我国有栽培,国外主产于俄罗斯、土耳其、亚美尼亚、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山道年蒿的抗寒力较强,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基部覆土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或微碱性的沙质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在选好的土地上,先施基肥(厩肥或堆肥),耕翻土地。将肥料翻入地下,至翌春按60cm左右的行距作垅,高30cm,以便移栽。种植主要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2种,直播可采用冬播和春播、冬播在北方于10月末封冻前播种;春播在刚化冻时播种。条播行距48~60cm,覆土1cm,每亩播种量30~36g。育苗可于冬末或早春2~3月播种,播种前先浇一次透水,待水渗下后,可立即开沟条播,行距17~20cm,覆细土1cm,以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6~10cm时即可移栽。移栽一般在清明前后进行,按行距60cm、株距50cm定植。 田间管理 直播的在苗高7~10cm时,按株距33cm留苗l~3株,并及时除草松土。苗高30cm左右时,每亩可施过磷酸钙10kg,硫酸铵10kg,沟施,注意勿撒在苗上,以免烧苗。苗期及孕蕾期要注意浇水。进入雨季后需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烂根病。须选干旱地区种植,并注意排水。虫害有红蜘蛛及蛔篙夜蛾,用化学药品毒杀。
采收加工
一般在8~9月花蕾含苞欲放时采收,以外观由绿色变为黄绿色、顶端由尖而长变为圆而钝、手握一把已不发黏、手松则“刷”地散开时最为适宜。如花蕾成熟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应分批来收。采得的花蕾,需立即利用火炕、烤烟房、干燥室等烘干,或摊开放通风处迅速阴干,不可日晒或堆放。
药材鉴别
化学成分
花含α-山道年(α-santonin)l%~3.5%、苦艾素(artemisin)及挥发油1%~3%(油中主要为1,8-桉叶素)等。α-山道年有驱蛔作用;花开前含量最高,开花后即锐减。苦艾素也有驱蛔作用,但含量很少[1]。。
药理作用
山道年能兴奋蛔虫神经节,使其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因而不能附着手肠黏膜,而被泻药排出。山道年仅用于驱蛔。应用过量,易发生毒性反应,常见的为色觉的变化(黄视),听、嗅、味觉也可能发生变化;大量吸收后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眩晕头痛呕吐、痉挛及精神错乱等。此外,还可有腹痛腹泻血尿等,极严重的可因中枢抑制而死亡。中毒时的治疗为洗胃、服泻药及对症治疗。它从小便中排出时,可使尿呈深黄色(酸性尿)成粉红色(碱性尿)[1]。
炮制方法
性味
三级干热,味辛。 1.《注医典》“二级热、三级干。” 2.《拜地依药书》:“有人认为二级热、一级干。” 3.《药物之园》:“热性比艾蒿的热性强。”
功效
生干生热,驱除蛔虫,利尿退肿,热肤生发,祛寒通经,软坚消炎,通便敛疮。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肠道蛔虫,尿闭水肿,脱发斑秃,经水不畅,坚硬炎肿,便秘湿疮。 1.《注医典》:“疗腐烂性疮疡,眼红肿痛,气息,疟疾,毒虫叮伤等。” 2.《保健药园》:“减少过剩的黏液质,开通阻塞,降逆止呃,祛寒止痛等。治呃逆不止,腹部绞痛,腰背疼痛等。” 3.《拜地依药书》:“祛风散结,溶解浓性体液,燥湿愈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1~4g。外用:适量。可入糖浆剂、诃子膏、蜜膏、散剂、伤粉、敷剂、油剂、擦剂、药浴、洗剂、灌肠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本品对胃和脑有害,矫正药为乳香、羽扇豆。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苦艾或芸香代。
附方
1.治各种肠道寄生虫 取适量蛔蒿花,煎汤内服。 2.治脱发斑秃 取适量蛔蒿花焦粉,与适量橄榄油或巴旦杏仁油制成软膏,涂于患处。 3.治腐烂性疮疡 取适量蛔蒿花焦粉,撒于患处。 4.治眼红肿痛 取适量蛔蒿花,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煮,捞取药渣,包在布中,趁热导热患处。 5.治疟疾 取适量蛔蒿花,浸泡在适量水中,加适量相应的植物油,用温火煎至剩下油分,涂于全身。(1~5方出自《注医典》) 6.治气急,呼吸困难 取适量蛔蒿花,煎汤内服。 7.治腰背疼痛 取适量蛔蒿花,浸泡在适量水中,加适量相应的植物油,用温火煎至剩下油分,涂于全身。(6、7方出自《保健药园》) 8.治毒虫叮伤,湿疮,嘴唇溃疡 取适量新鲜蛔蒿花,捣研成糊状,敷于患处。(《拜地依药书》)
制剂
苏福非 代尔米乃 散剂 蛔蒿花3g,酸藤果子6g,无核杏干2枚。药物研成细粉,过罗,制成散剂即可。功能驱除肠虫等。主治各种肠道寄生虫等。内服,每日1次,本方为1次服用量,服药前3d,每日服用新鲜牛乳250ml,连服3d,第4日服用此方。(《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10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10
维药名出处
《注医典》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