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Po bu mu go
|
维药名 | 赛尔皮斯堂
|
别名 | 西壁西唐、西必思唐、西比西唐《回回药方三十六卷》,地比克、来合苏热《药物之园》。
|
考证 | 《药物之园》载:“破布木果,是一种树的果实,树高2~10m,树皮灰白色,树枝淡黄色,叶圆形,较大,革质;果实形状与乳头相似,大小亦如乳头大小,成熟时黄色,晒干后变为黑色。多产于波斯湾国家。”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产地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破布木果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干燥成熟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破布木 Co rdia dicholoma Forst.f.
中等乔木,高5~10m。校多毛或近无毛。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 12cm,宽4~8cm,顶端急尖具短钝头,基部阔楔形或圆,边全线或中部以上浅波状或深波状,下面被稀疏微柔毛,毛渐脱落,有时呈白色的小斑点,上面苍绿色,被微柔毛或无毛,侧脉每边3~5条;叶柄细长,2~4.5cm。聚伞花序二歧分枝,呈伞房状,松散,长6~10cm,生于短侧枝的顶端;雄性花和两性花形状相似,但雄花较短;两性花萼钟状,长5~6mm,顶端宽4~6mm,裂片不相等,有时外弯;花冠白色或黄白色,长约10mm,喉部被毛,裂片长5~6mm,外弯;花丝长l~2mm,中部以下被疏毛;子房无毛,花往合生部分长l~1.5mm。核果球形,黄色至浅红色,直径10~15mm,中果皮黏胶质,宿存萼浅杯状,直径8~12mm。花期2~4月。
喜生于低海拔的林中,我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等地;国外分布于印度、越南、澳大利亚东北部、菲律宾等国。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及时晒干,贮于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核果呈圆锥状卵形,常皱缩显纵状或网状不规则棱角,长l~1.5cm,中部直径0.5~1cm,表面呈棕黄色至棕褐色,先端尖,可见花柱脱落残迹,微小,底部平截,或微凸起,有的可见残留有浅杯状宿存萼,灰黄棕色。果皮薄约lmm;内果皮骨质,4室,常l~2室发育完全,每室有种子1粒,稀3枚,胚乳白色。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长椭圆形,切线延长,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薄壁组织,散有石细胞,并散有小型维管束。
粉末特征:呈棕色至棕褐色。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壁薄,壁孔细密,有纹孔,长30~ 200μm,宽20~100μm,浅黄色;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显串珠状增厚,散在或成群;纤维直径10~3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含有拟晶体和大量油液;导管孔纹较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3ml,振摇后浸渍4h,滤过,滤液为淡棕色,在紫外灯(36 μm)下显浊蓝色。
|
化学成分 | 经预试有黏液质、糖类、有机酸、氰类、甾醇等反应[1]。
|
药理作用 | 本品有降血压作用[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级湿热。
1.《注医典》:“接近于平。”
2.《白色宫殿》:“平。有人认为热,有人认为寒。”
3.《拜地依药书》:“平。有人认为湿热,有人认为寒。”
|
功效 | 生湿生热,成熟异常黑胆质,润肺润喉,止咳化痰,清音止渴,通便利尿。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9~10枚。可人汤剂、糖浆剂、舔剂、泡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蜀葵子代。
|
附方 | 1.治胸痛咽梗,口渴烦躁,大便干结 取适量破布水果,煎汤内服。(《注医典》)
2.治热性咳嗽,肠道异常体液增多,热性伤寒,碱性黏液性伤寒 取适量破布木果,煎汤内服。(《拜地依药书》)
|
制剂 | 1.买提布合 赛尔皮斯堂 汤 破布木果30枚,大枣20枚,无花果5枚,铁线藏、葡萄干、蜀葵子各30g,甘草、榅桲子、腺毛车前子、天山堇莱各15g。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文火煎汤内服。功能消除感冒,消肺止咳。主治乃孜来性感冒,干咳胞癌,顽痰不化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75ml。(《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2.谢日比提 赛尔皮斯堂 糖浆 破布木果100g,水2000ml,方糖700g。先将破布木果捣碎,浸泡在水中,交火煎服,剩至700ml时捞出药渣,过滤加入方糖,再用火煎成黏糖浆即可。功能润肠通便,止咳化痰,清热止痛。主治大便干燥,咳嗽顽痰,头疼头胀等。内服,每日3次,每次成人30ml,儿童15ml。(《医学之目的》)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51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665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