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ang ru xiong
|
维药名 | 买斯提克
|
别名 | 麻思他其、捆都而《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艾力库如米、困都尔 如米,买斯提克 如米《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漆树科植物黏胶乳香树的树脂。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黏胶乳香树 Pistacia lentiscus L·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m,树皮棕褐色或灰棕色,平滑,具鳞片。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5对,小叶片长圆形至卵形,长2~3.5cm,宽0.8~1.2cm,全缘,无端尖,暗绿色。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腋生成丛,花小,单性,绿色。核果倒卵形,橙黄色。
我国不产;国外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阿尔巴尼亚、科西嘉、克里特、法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葡萄牙、萨丁、西西里、巴利阿里群岛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树干或树枝切伤后渗出油胶树脂,数日后树脂凝固、干燥形成梨形或卵形树脂,收集后除净杂质。由树皮直接流出的树脂质最佳,落于地面而拣取的,则为次品。
|
药材鉴别 | 本品为细小硬块、梨形或卵圆形,直径4~8mm,稀有呈短杆状,长至2cm,粗至1cm,新鲜时外表近于无色,半透明,有光泽,陈久的显淡黄色,无光泽。质脆,破碎面呈贝壳状,有玻璃样光泽。咀嚼之,先碎成砂粒状,继则软化成胶块。有愉快的香气,味微苦淡。
理化鉴别 本品于99℃软化,105~120℃熔融。在醚、氯仿、醋酸中全溶。溶于乙醇四氯化碳(1:2)的混合液中,加溴试剂接触,则溶液呈红色。
|
化学成分 | 洋乳香主要含树脂酸、树脂烃及挥发油,主要为α、β-洋乳香脂酸(α,β-masticonnic acid),α,β-洋乳香脂烃(α,β-masticoresene),α,β-乳香次酸(α,β-mastiolic acid),洋乳香酸(masticolic acid),菠烯等[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未干热,味甘微辛。
1.《注医典》:“二级干热。”
2.《拜地依药书》:“二级干热或二级湿热。”
|
功效 | 生于生热,祛寒燥湿,滋补支配器官,补胃消食,散气除胀,增强消化,芳香除臭。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4g。外用:适量。入小丸、消食膏、蜜膏、糖膏、散剂等。研粉溶化于水中外用,或入滴剂、粉剂、油剂等。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乳香代。
|
附方 | 1.治面色不化 取适量洋乳香,溶化在适量水中,洗脸。
2.治内脏炎肿 取适量洋乳香,研磨,用适量配料制成敷剂,外敷于患区。
3.治牙松龈烂 取适量洋乳香,溶化在适量水中,漱口。(1~3方出自《注医典》)
4.治腹泻,子宫出血,脱肛,子宫脱垂,白带增多,胃湿纳差 取适量洋乳香,研磨,用凉开水冲服。(《拜地依药书》)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85 药理 [1]Mansoor S,et al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7,9(1):28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