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Qian niu zi
|
维药名 | 艾西克皮且克欧如合
|
别名 | 刺不刺卜《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艾比 尼里、吐胡米 艾西克皮切、卡拉 达乃《明净词典》。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旋花科植物牵牛或圆叶牵牛的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牵牛 Pharbitls nil(1.) Choisy
一年生缠绕革本,长达2m余。茎左旋,被稀疏倒生短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广卵形,通常3裂,基部心形,中裂片较长,长卵形,先端尖,侧裂片底部阔圆,两面均被疏毛。花1~3朵胞生,具总花梗;苞片2枚;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2.5cm,先端尾尖,基部被长毛;花冠漏斗状,紫色或淡红色较多,其他尚有蓝紫色、淡蓝色者,上部色深,下部色浅或白色,早晨开放,日中花冠收拢;雄蕊5枚,贴生于花冠基部,长不及花冠之半,花丝基部有毛;雌蕊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3裂。蒴果类球形,为宿存花萼所包围,3室,每室有种子2粒;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色或黄白色,表面平滑。花期6~9月,果期7~10月。(图1)
国内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见栽培,也常逸为野生。
2.圆叶牵牛 Pharbitis PurPurea(1.)Voigt
形态与牵牛相似,主要区别点是: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cm,宽3.5cm,通常全缘。花腋生,单一或2~5朵成伞形聚伞花序,萼片卵状披针形。(图2)
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m的田野、村落旁、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野生。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带果的藤茎,晒干后打下种子,簸净,贮于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本品呈橘瓣状四面体,长4~8mm,宽3~5mm。表面呈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l条纵沟纹,腹面较狭,棱线的近端处有一凹点状种脐,两侧平坦。质坚硬,横切面在放大镜下可见雏缩折叠呈大脑状之子叶,黄色或淡黄色。用水浸润后,种皮呈龟裂状,且常自腹面棱线处张裂,显黏液性。气无,味微辛,有麻舌感。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呈类三角形。种皮表皮细胞长方形,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毛长40~210μm;皮内侧有1层类方形下皮细胞;栅状细胞2~3列,厚75~100μm,其外列栅状层有一明显光辉带;营养层为切线延长的细胞及颓废细胞;黑者种皮细胞呈棕色至黄棕色,白者则近于无色。内胚乳最外为l~2列类方形细胞,壁稍厚。内侧细胞的壁黏液化。子叶由类圆形或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散在有圆形或椭圆形分泌腔,直径50~150μm;薄壁细胞内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并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0~20μm。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泻下、利尿作用 牵牛子乙醇或水浸出液灌胃,对小鼠有泻下作用,但水煎煮后则失去泻下作用[1]。牵牛子着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其在肠道内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2]。牵牛子泻下时不引起血糖剧烈变化,还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排出。除去牵牛子苷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2]。牵牛子水提取物对猪肾脏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延长了前列腺素E2的利尿作用[3]。 2.对平滑肌的作用 牵牛子苷能兴奋离体兔肠和离体大鼠子宫[2]。牵牛子水解产物盐可使豚鼠小肠、大肠和盲肠收缩[1]。 3.其他作用 牵牛子体外有一定驱蛔作用[1]。 4.毒性 牵牛子苷对人有轻微毒性。大剂量除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黏渡性便血外,还可刺激肾脏。重者则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级干热,味微辛辣。
1.《注医典》:“有人认为一级干热。”
2.《拜地依药书》:“二级干热。”
|
功效 | 生于生热。清除异常黏液质,祛寒止痛,燥湿除脓,增加色素,驱虫、
|
主治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小关节疼痛,湿性脓疮,湿寒性白癜风,肠道寄生虫等。
1.《注医典》:“清除浓性体液等。治浓性体液增多等。”
2.《拜地依药书》:‘’补胃消食,开通肝脾之阻等。治胃虚积食,肝脾生阻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l~2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散剂、敷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本品内服超过2g可导致腹痛,用量过多可引起腹泻,并损害筋肌。矫正药为冰糖、果汁。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494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494 [2]张颂,等.南京药学院学报,1959,4:36 [3]山内盛,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6(6):352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