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Hu huong lian
|
维药名 | 布日布哈尔
|
别名 | 哈提里 再衣比、开提克《拜地依药书》。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胡黄连 Picrorhlza kurrooa Royle ex Benth.
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茎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5cm。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cm,先端尖,基部狭窄成有规的具鞘叶柄,边缘有锯齿。花茎比叶长;穗状花序,苞片长圆形,约5mm,具缘毛;花冠短,5裂,裂片卵形,多缘毛;雄蕊4,花丝细长,伸出冠外;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不明显。蒴果长卵形,长约6mm,空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约lmm。
我国不产。国外主产于尼泊尔、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附注:同科属植物西藏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 floraPennedl的根茎亦作为胡黄连同等入药。西藏胡黄连我国主产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国外主产于尼泊尔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于夏季植株上部枯萎时采挖,去掉泥土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于干燥处保存。
|
药材鉴别 |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节状,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棕色,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较老的根茎多不存在,木柱层细胞多角形扁平,十余层。皮层细胞壁稍厚,有的具数个圆形单纹;内层细胞长方形,中柱鞘有2~3层薄壁细胞。韧皮部薄壁细胞含树脂块、淀粉粒和油滴。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组成。
粉末特征:呈灰棕色。木栓细胞多角形,壁薄,棕褐色;底层细胞壁稍厚,少数有大的单纹孔或网纹孔,内含油滴。导管螺纹或网纹,直径18~35μm,有时可见导管末梢的斜壁上有一大形穿孔;薄壁细胞圆形。
理化鉴别(1)本品粉末经微量升华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球状物。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温浸20min,滤过。取滤液lml,加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2滴,产生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lml,加5%α-萘酚的乙醇溶液2滴,摇匀,发生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发生暗紫色沉淀。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干寒,味苦。
1.《拜地依药书》:“三级未干寒,有毒。”
2.《药物之园》:“三级干寒,有毒。”
|
功效 | 生干生寒,清热燥湿,增强消化,通气软便,利水退肿,消炎通淋,驱肠虫,清肝退黄,散气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0.3~1g。外用:适量。可入汤剂、煎剂、散剂、蜜膏、敷剂、漱口剂、软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西藏胡黄连代。
|
附方 | |
制剂 | 买回合米 开提克 软膏 胡黄连适量。研成细粉,过罗,与适量配料制成软膏即可。功能清热消炎,凉血止痒。主治各种热性皮肤疾病。外用,根据病情取适量涂于患处。(《医学大全》)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3.219 药理 [1]Kiso Y,et a1.Planta Med,1987,53(3):241 [2]Kloss P, et aL C A,1973,79:108054r [3]Labadie R P,et a1. Planta Med,1989,55(4):339 [4]Mahajani S S,et a1. C A,1981,95:54837h [5]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
维药名出处 | 《拜地依药书》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