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Ou shi che ju
|
维药名 | 阿克拜赫曼
|
别名 | 白八哈麦你、白八黑蛮、白八哈蛮《回回药方三十六卷》,拜赫曼赛菲德,拜赫曼 艾比也孜《明净词典》。
|
考证 | 《注医典》、《拜地依药书》、《药物之园》载:“本品名为‘拜赫曼’植物的干燥木质根的碎块,该根又分红白两种,即红者称‘拜赫曼苏肉赫’,白者称‘拜赫曼赛菲德’。”《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载:“前苏联依柯洛莫夫等译成乌兹别克文的《医典》中,将白者的拉丁学名定为 Centaurea behen L,本名称经考证为菊科植物欧矢车菊的学名。”古代维吾尔医因对植物的分类不太完善,故将作用基本相似的红白两种‘拜赫曼’作为一种植物的根来谈。经现代学者考证和实物对照,是两种不同科属植物的根和根茎。根据以上所述,古代维吾尔医所述的白“拜赫曼”即“拜赫曼 赛菲德”,为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菊科植物欧矢车菊的根和根茎。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欧矢车菊的根和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欧矢车菊 Centaurea behen 1.
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5m,表面被很短的乳头状腺毛和刺状刚毛,并杂有不多明显的卷曲的蛛丝状柔毛,有时几无毛。茎直立,茎中部以上多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较大,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全缘或大头羽裂,叶片顶端裂片明显大于侧裂片,裂片边缘多少具不整齐的锯齿;茎中部和上部的叶片较小,无柄,全线或具细小的锯齿,叶片基部在茎上下延成宽的翅。头状花序着生在分枝的顶端,花序长23~27mm,宽13~15 mm;总苞的苞片光瑞锐尖,无附属物;花冠黄色。瘦果,顶端有冠毛,毛长6~7mm。花期7~8月。
我国不产。国外主产于高加索东部和南部、土库曼斯坦山区、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及亚洲西部各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级干热,味淡、带黏性。
《拜地药依书》:“有人认为二级湿热。”
|
功效 | 生于生热,补心壮阳,肥体填精,爽心悦志,燥湿固精,消除黄疸,温宫生辉。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4~6g。外用:适量。本品可入仁膏、蜜膏、果浆、洗剂、敷剂、阴道栓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
维药名出处 | 《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